7月12日,湖南衡陽街頭,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生命垂危。
危急時刻,一名路過的男子毫不猶豫跪地施救,用胸外按壓手法救回女子性命。
這本該是一次值得贊揚的見義勇為行為,可當被上傳到網絡以后,部分網友的關注點卻跑偏了:
“為啥不能換個女的來,是不是就是想趁機襲胸?”
一時間,救人者竟成了最為“齷齪”的人。
莫名其妙的惡意
男子跪地救人時,可曾想過“男女授受不親”?可曾想過自己會遭到網暴?恐怕沒有吧。
他只知道,如果自己不動手,等待女子的可能只有死亡。
只是作為心肺復蘇的標準手法,按壓位置必須為“兩乳連接中點”,否則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總有些人,看到“乳”字,就開始產生聯想,進而腦子被齷齪之事占據,徹底失去思考能力。
恐怕在這些人眼中,還秉承著百年前的那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念吧。
為什么不能換個女的來?因為這是在搶救,必須爭分奪秒。
心肺復蘇里有一個“黃金4分鐘”的說法,在病人倒下的四分鐘內,搶救的效果最佳。
每過一分鐘,患者的存活率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男子根本沒有機會猶豫,保證病人活過來才是第一要義。
別說觸碰身體了,有時候還要根據情況脫掉患者的衣服,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機會談尊嚴。
難道真的就要像某些人說的那樣,他就站在旁邊看著,愣是等一個女生出現?
況且并不是沒有女生,從網上流傳的中也能明顯看出,搶救者還有另外一名女性。
只是如今正值盛夏,氣溫偏高,而且胸外按壓又是一件極為耗費體力的事情,在救護車趕來之前,一刻都不能停。
連續按壓十幾分鐘,誰也吃不消,只能換著來。
救人者累到虛脫,躲在網絡中的觀眾卻在逐幀審查他的動作,仿佛救人只是順便,他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覬覦倒地者的身體。
其實這些人從不在意生命的珍貴,只在乎能否在道德審判中占據高地。
但是,代價是什么呢?
偏見正在殺死善意
近年來,只要是男生救女生的故事發生,就總會看到類似的迷惑發言出現。
2021年,一個女孩的頭被卡在了鐵圍欄里。
路過的男子見狀后,上前托舉女孩,將其整個身體穿過圍欄縫隙,成功救出。
可部分網友看到這一舉動后,重點卻放在了男子在托舉女孩時,手部碰到了其隱私部位,開始苛責男子的行為。
無獨有偶,2022年上海商場里,一個小女孩卡在了電梯外側的圍欄上,隨時有墜落風險。
此時一名成年男子看到后,上前一手抓住小女孩的手臂,一手拖住她的屁股,把人救了上來。
事后大多數人都在稱贊男子的善舉,依舊有人拿男子的手出來說事,說他不該觸碰女孩的隱私部位。
不僅是小女孩,救助成年女性也會有同樣的質疑。
2023年廣西一女子在海邊不幸溺水,一男子利用心肺復蘇術將其救回。
可是因為他在搶救過程有了胸外按壓這個動作,并進行了人工呼吸,就被部分網友判定為是在“猥褻”。
甚至有人說出了他是借著救人的名義占女子便宜,還讓“朋友圍觀”。
男人救男人,女人救女人,女人救男人,都沒有任何問題。
唯獨男人救女人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堆莫名其妙的人出來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鍵盤俠們的邏輯,就是:救人者若是成功,便是“理所應當”;若是失敗,就是“技術不精,害人不淺”;若是還涉及了男女身體接觸,便必然是“別有用心”。
真不知道他們是在“為女性發聲”,還是在剝奪女性被救的權利。
如果每次救人前都要瞻前顧后,都要糾結究竟觸碰哪里才不會被罵“變態”,結果會怎樣可想而知。
網上有這樣一則故事:2013年的日本馬拉松賽場上,一名女子心臟驟停,倒地不起,駐場的醫護人員立刻就帶著除顫儀到現場。
可考慮到除顫儀需要脫掉衣服才能貼電極片,竟無一人進行搶救行為。
直到20分鐘后,救護車趕到,才將女子帶走。
可惜為時已晚,女子就在AED的面前白白丟掉了性命。
故事當然只是故事,可如果鍵盤俠們再繼續猖獗下去,未必不會成為現實。
恐怕以后在救人之前,要先找打印店打印一份“清白保證書”才行。
別讓偏見傷了英雄的心
當然,看如今大部分網友的反應,就知道幾乎所有人都會這些說風涼話的人深惡痛絕。
可要打破“不敢救”這一困局,僅靠道德譴責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更強硬的手段才行。
最強硬的手段,自然就是法律。
我國已經有了“好人法”,也就是見義勇為免責條款,只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不少困難。
比如有沒有證人,有沒有錄像,究竟是否為防衛過當等,都會對行為判定產生影響。
而且這種因救人而被污蔑“襲胸”的事情,見義勇為免責條款也并不適用。
在用法律維護善意的這方面,我們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不過,各大媒體平臺倒是可以在這種事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而且從現狀來看,他們也已經開始采取了行動。
對于那些污蔑英雄的文章和評論,平臺都會第一時間采取刪除評論或者限制發言的措施,以便將不當言論的影響降到最低。
另外,平臺也會鼓勵抨擊污蔑言論、贊揚英雄行為的聲音出現,讓見義勇為者獲得足夠的尊重。
雙管齊下,便能夠在輿論上,很大程度打消救人時的顧慮。
只是想要治本,還是要從教育方面出手。
提高素質教育水平,讓人們意識到生命至上的道理,徹底摒棄掉百年前的封建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們心中對于類似事件的惡意。
結語
這場鬧劇最可悲的,不是鍵盤俠的無知,而是他們的言論可能讓下一個施救者猶豫。
而這一秒的猶豫,或許就是一條生命的代價,那時候,會不會有人站出來,質問“為什么不第一時間搶救”呢?
當社會習慣用惡意揣測善舉,最終每個人都會成為受害者。
下次路遇危難,愿我們都有上前施救的勇氣,也有為施救者喝彩的胸懷。
部分參考資料:
女子暈倒男子心肺復蘇被指襲胸 救人反遭誤解——中華網
女子昏厥男子跪地心肺復蘇被指襲胸,這是給好人潑臟水——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