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同臺賣芯片,十年后聯手造車——這兩位科技大佬的合影,為何總能引爆行業話題?”
7月14日,一張英偉達CEO黃仁勛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合影悄然刷屏。照片中二人笑容滿面,背后卻是雙方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的戰略轉型。這已是黃仁勛年內第三次訪華,而雷軍正是其關鍵會面對象之一。兩位巨頭的十年交集,恰如一部微縮的科技產業演變史。
從“站臺賣芯片”到“聯手造車”
2013年小米3發布會上的場景仍被科技迷津津樂道:黃仁勛操著生澀中文,高舉英偉達Tegra4芯片為雷軍站臺,高呼“這是全球最快的移動處理器”。彼時,小米需要高端芯片加持品牌,英偉達則渴望打開手機市場,一場各取所需的合作就此展開。
然而結局頗顯戲劇性——搭載Tegra4的小米3因發熱問題銷量遇冷,英偉達最終退出手機芯片戰場。這段“失利”的合作卻為日后埋下伏筆:2023年小米汽車發布會上,雷軍高調宣布SU7智駕系統采用英偉達Drive Orin平臺,兩顆芯片算力高達508TOPS。
戰略轉身背后的行業暗涌
十年間,二人的身份地位已悄然重置。黃仁勛憑借AI算力霸主身份市值飆升至萬億美元,雷軍則帶著小米All in造車。他們的合作轉向,折射出兩大行業趨勢:
算力需求遷移:手機芯片競爭已成紅海,而智能汽車正催生新一輪算力軍備競賽。英偉達2023年汽車業務營收增長21%,小米汽車則需頂級算力支撐其“人車家全生態”野心。
地緣博弈下的中國攻略: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英偉達在華損失超百億美元收入。黃仁勛三次訪華,與雷軍等本土巨頭深化合作,被視為鞏固中國市場的重要落子。
科技巨頭聯手的“競合辯證法”
這對搭檔的關系堪稱科技圈“最熟悉的陌生人”:小米汽車發布會上,雷軍強調“自研算法”,卻也坦承“需要英偉達這樣的伙伴”;黃仁勛一邊向中國客戶示好,一邊面臨地緣政治帶來的供貨壓力。
正如硅谷名言:“沒有永恒的對手,只有永恒的利益。”從手機到汽車,從消費電子到AI生態,兩位掌舵者的每一次握手,都在重繪科技產業的權力版圖。
眼下,雷軍的小米汽車即將迎來量產交付的關鍵戰役,黃仁勛的AI芯片霸業面臨地緣挑戰。這張意外流出的合影,或許正是下一個十年科技較量的開場哨。當汽車成為“帶輪子的計算機”,誰又能斷言,他們的故事不會寫下更精彩的篇章?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