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坤山,生于1941年,河南禹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第三屆蘭亭微展特等獎獲得者,國禮推薦藝術家。
一生從事教育20年,做監獄警察16年,編修志書4年。從6歲開始學寫毛筆字,此后的70余年致力于書法的學習和研究。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現存于社會民間。出版有《冀坤山書法作品集》。
這幅作品以楷書為主,筆畫規整、結構嚴謹,體現出扎實的基本功。單字書寫中,起筆、收筆利落,轉折處方圓兼備(如“琴”“書”),線條力度感強,彰顯出對筆法的嫻熟掌控。墨色濃淡適中,溫潤飽滿,無枯筆、漲墨之瑕,盡顯典雅韻味。
意境融合,內容“門無車馬終年靜,座對琴書百慮清”營造出寧靜致遠的文人意境,與楷書的穩重典雅相得益彰,筆墨間傳遞出遠離喧囂、寄情琴書的閑適情懷,形神兼備。這幅作品在筆法、章法、意境上均表現出色,楷書功底扎實,布局嚴謹,墨韻生動,既體現了對傳統書法的傳承,又融入了個人藝術感悟,是一幅兼具觀賞性與文化內涵的佳作。冀坤山通過筆墨,成功營造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文人意境,給人以心靈的慰藉與藝術的享受。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融入行書筆意,筆畫靈動灑脫(如“歌”“何”的連筆與牽絲),墨色濃淡相生,增強節奏感與抒情性,展現“書以抒情”的藝術張力。
經典詩詞的時代呼應,作品選取毛澤東《沁園春·雪》,其“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氣概,與抗戰勝利的歷史語境高度契合。書法以筆墨重釋經典,將詩詞中對民族精神的歌頌,轉化為視覺藝術語言,喚起對“抗戰精神”(堅韌不屈、團結奮進)的集體記憶,使傳統文化與歷史事件形成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
這幅作品以書法為橋梁,連接歷史與現實、藝術與精神,通過《沁園春·雪》的經典詮釋,深刻表達了對抗戰勝利的紀念、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對和平未來的期許。它不僅是藝術創作的佳作,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在紀念活動中發揮著“以美鑄魂、以藝聚力”的重要作用,激勵當代人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冀坤山的書法作品,以傳統技法為基,融多元書體之美,章法嚴謹,意境深遠,既傳承了中國書法的文化基因,又通過個性化表達詮釋了對生活、生命的獨特感悟。其作品不僅是筆墨技藝的展現,更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的對話,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與文化傳播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