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端醫療裝備產業正處于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迭代的"共振期":藥監加速創新器械審批、醫保覆蓋延伸至AI及手術機器人、政府采購明確國產替代導向。在此背景下,雷泰醫療總經理李紅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公司正將腫瘤放療領域積累的毫米級精準技術與全球首創的"雙層交錯式光柵"復用至醫美祛疤等新場景,同時以"技術輸出+屬地化合作"模式撬動海外市場。
"跨界不是機理創新,而是成熟技術的場景轉換。"李紅雨強調,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醫美設備未上市即獲大量訂單;海外市場通過聯手多國"國家隊"推進本地化生產,設備已進入5國,東南亞及非洲合作談判進入實質階段。
三十年的"冷板凳"與毫米級的突破
放療,即放射治療,是癌癥治療三大手段之一。然而高端放療設備市場長期被西門子、瓦里安、醫科達等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設備價格高昂,維護成本不菲,核心技術壁壘森嚴。李紅雨指出行業痛點:"放療賽道專業窄、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做原創資本等不起;做仿制核心專利繞不開,底層邏輯受制于人,難以超越。"
雷泰醫療的突圍之路始于對核心技術的堅持。該公司最早從研發放療設備的核心部件——智能計劃系統、多葉光柵、智能影像、加速管起家,"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制造,我們走了將近30年。" 李紅雨強調,"從拿到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到產品上市,又經歷了四五年的不斷優化迭代。"
最核心的突破在于雷泰醫療全球首創的"雙層交錯式光柵系統"。傳統放療設備的光柵(用于精確遮擋射線、保護正常組織的關鍵部件)多為單層平面遮擋。雷泰研發的雙層光柵能立體運動,形成三維交錯遮擋。"這對于形狀不規則的腫瘤,尤其是靠近重要器官的復雜腫瘤,能實現更精準的劑量雕刻,最大限度保護正常組織。"李紅雨解釋道。這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為雷泰設備區別于進口競品的差異化優勢之一。
此外,雷泰在多模態影像引導(自帶CT及光學體表掃描等多模態導航)、運動管理(如腫瘤動態追蹤)等關鍵技術上持續投入。其最新的SuperX機器人放療系統,將機器人技術集成應用于放療床,結合自研的控制系統,實現了治療過程中對運動靶區(如隨呼吸移動的胸腹部腫瘤)的實時追蹤和亞秒級(0.5秒)響應調整,將精準放療推向了新的高度。"誤差控制在毫米級,響應速度達到0.5秒,這要求所有系統必須自主可控,否則信號傳輸延遲就追不上。"李紅雨說。
放療技術的場景延伸
在北京亦莊雷泰醫療的展廳內,一臺10噸重的SuperX機器人放療系統樣機靜臥一旁,而在它附近,一個可移動的小型機器人平臺正在演示靈活轉向——這是雷泰專為醫美祛斑祛疤開發的新設備樣機。
在高端腫瘤治療設備站穩腳跟后,雷泰醫療開始思考技術的場景延伸,以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尋求更快的商業回報,支撐長周期的原創研發。
據李紅雨介紹,雷泰醫療將大型放療設備中的電子線淺表治療功能剝離出來,結合機器人技術、自研光柵和計劃系統,開發了可移動的"Venus-SK"小型智能機器人。"原理并非我們創造,放療科早已用加速器的深部X射線治療皮膚癌和疤痕增生。"李紅雨解釋說,"我們的創新在于讓它小型化、移動化、智能化、更安全。"該設備能量可調,高能量光子可用于體表腫瘤(放療科),低能量光子則可用于祛疤祛斑(整形科/皮膚科)。其核心優勢在于將腫瘤放療的毫米級精度引入醫美領域,并配備治療計劃系統,能精準計算能量在表皮層和真皮層的分布,避免傳統長波光子(激光)調制不好,可能造成的灼傷和復發問題。目前樣機接近完成,雖未上市已收獲大量意向訂單。
談及未來探索,李紅雨提到了射線"無形針"的概念。目前雷泰醫療還在探索將高精度、可追蹤的射線技術應用于心臟病(如替代有創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風濕病等領域。"關鍵在于射線的精準可控和實時追蹤技術,如果能像‘無形針’一樣精準作用于跳動的心臟靶點,將是巨大突破。"李紅雨透露,相關預研已在進行,但技術挑戰巨大,需解決更快速度(超越呼吸運動)的動態追蹤建模問題。
"跨界不是機理創新,而是成熟技術的場景轉換。最難的精度問題在腫瘤放療中已解決,跨界反而難度相對較小。"李紅雨強調,這種基于原創核心技術的靈活跨界,是雷泰醫療區別于仿制型企業的關鍵能力,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創造增量空間。
技術輸出+屬地合作出海"破局"
高端醫療設備出海,僅靠低價難以撼動國際巨頭的市場地位和用戶習慣。雷泰醫療的策略是:性能達標是基礎,差異化優勢是突破口,借勢"一帶一路"建設,采取創新的"技術輸出+屬地化合作"模式。
"性能達標是敲門磚。治不好病,再便宜也沒人用。"李紅雨坦言,雷泰醫療設備需在關鍵參數(如劑量率、精度、速度)上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其優勢在于創新的雙層光柵、機器人集成、快速響應系統等差異化特性,以及更靈活、更貼近臨床需求的定制化能力。"國際巨頭創新迭代慢,決策鏈條長。我們有生存壓力,創新思維多,速度也要更快。"
雷泰醫療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作為出海重點,原因在于政策友好、需求明確且能規避部分西方壁壘。其創新模式是:與目標市場的"國家隊"(如國有大型醫療集團、政府背景機構)合作,由雷泰醫療輸出核心技術和產品平臺,在當地進行貼牌生產(類似"IntelInside"模式)。"我們提供技術,他們負責生產、銷售,使用當地品牌。當地能獲得稅收、就業,控制供應鏈安全,產品也更容易獲得本地政府集采支持。"李紅雨解釋稱。目前雷泰醫療正與東南亞(如印尼)、非洲(如剛果)等多國相關機構推進此類合作談判。
"進口設備通過其技術,定義了臨床路徑和治療標準。醫生從學習到執業,都遵循這套標準,形成強依賴。"李紅雨指出,這導致即使國產設備性能達標,醫院也因擔心改變流程影響治療效果或引發爭議而不敢輕易嘗試。"整個行業形成了一種認知:不用進口設備,就治不好病,或者出了問題責任更大。這種認知慣性比技術壁壘更難打破。"
她認為,唯有掌握原創核心技術,并基于此構建起從設備到軟件、從臨床方案到標準的完整體系,才能真正打破這種困局。"沒有原創,就不可能擺脫別人的標準。我們必須練好原始創新的內功,并把成果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驗證和推廣,最終實現從‘跟跑’到部分領域‘并跑’乃至‘領跑’。"雷泰醫療正在進行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與醫院深度合作開發定制化解決方案等,都是向這個目標邁進的努力。
去年,在蘇州深耕16年的雷泰醫療,被北京亦莊作為高端制造重點項目引入。"亦莊的優勢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與我們SuperX機器人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李紅雨表示,落戶亦莊是公司發展的新起點。
雷泰醫療的故事是中國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堅持自主創新、厚積薄發的一個縮影。在政策支持國產替代、全球供應鏈重塑的背景下,憑借原創技術、跨界思維和創新性的出海策略,雷泰醫療正探索在全球放療設備市場實現全新突破。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