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基層服務踐行團在“三下鄉”暑期實踐的征途中,深入立新村油茶產業基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與田野調研。青年學子們走出課堂,步入田間,在油茶林下揮灑汗水,在村委干部的言傳身教中感悟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助農、服務基層的青春誓言。這場與土地、與鄉親、與產業的親密接觸,為青年學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國情社情與勞動教育課。
在油茶基地負責人的詳細介紹下,隊員們系統了解了油茶種植的經濟價值、生長周期及管理要點。尤為特別的是,隊員們親身參與了關鍵的田間管理環節——義務摘除油茶幼果。村委領導現場指導:為了確保油茶樹的茁壯成長及未來高產穩產,需在幼果期主動摘除部分尚未成熟的果實(俗稱“摘青果”),以此集中養分供給,優化樹體結構。隊員們認真學習要領,小心翼翼地穿梭于油茶樹間,精準識別并摘除目標幼果,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指尖的精準操作。隨后,隊員們與村委領導在樹蔭下席地而坐,一邊分享清甜的西瓜消暑,一邊圍繞油茶產業的現狀、技術需求、深加工前景以及電商銷售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而務實的交流。村支書結合本地實際,分享經驗與挑戰,為學子們提供了鮮活的基層視角。
夏日的油茶林里,綠意蔥蘢,生機盎然。勞動現場氣氛熱烈而融洽。隊員們雖汗流浹背,但熱情高漲,一絲不茍地執行著“摘青果”的任務,互相交流著識別技巧。樹蔭下的“西瓜座談會”更是笑聲朗朗,瓜香混合著泥土的芬芳,拉近了學子與村干部的距離。村支書樸實的語言、殷切的期望,隊員們專注的傾聽、積極的提問,構成了一幅科技助農、青春奉獻的和諧畫卷。陽光透過葉隙灑下,映照著青年學子們沾滿泥土的雙手和求知若渴的眼神,彰顯出扎根大地、服務鄉村的赤誠初心。
本次油茶基地之行,成果豐碩。實踐層面,隊員們高質量完成了指定區域的“摘青果”任務,為油茶樹的后期豐產貢獻了切實的青春力量。認知層面,通過親手勞動,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以及現代農業管理中蘊含的科學智慧。通過與村委干部面對面的深度交流,隊員們真切感知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瓶頸,對科技如何精準賦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了更接地氣的思考。思想層面,在田間地頭的勞動與交流,極大地增強了隊員們的鄉土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將“強農興農”的使命從口號轉化為內心的認同和行動的動力。這是一次將專業知識、勞動實踐與國情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
俯身田壟摘“青果”,方知稼穡之辛與農技之精;瓜棚樹下聽民聲,更明振興之路與青年之責。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基層服務踐行團的此次油茶基地之行,不僅是一次生動的勞動教育和技術認知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它讓青年學子在泥土的芬芳中讀懂了中國鄉村,在揮灑的汗水里堅定了服務基層的信念。這堂在田野間開設的“行走的思政課”,讓青春的理想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帶著油茶林的綠意與鄉親們的期盼,踐行團明日將繼續深入鄉村,計劃為當地村民修理小型電器并深入走訪農戶開展用電安全調研,將科技服務的“及時雨”精準滴灌至田間地頭,讓青春之光在服務人民、奉獻國家的實踐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圖片由湖南工程學院 張宇寧提供使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