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蘇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截至目前,你心目中最好用的瀏覽器是哪款?那如果有一天,瀏覽器不再免費,開始收費了,你還會繼續使用嗎?
最近,軟件開發者 John Karahalis 在 Mozilla 社區發出一則引發熱議的呼吁——“讓我為 Firefox 付費吧!”
起初,不少人聽了直呼不解:“哪有人主動要求軟件收費的?”
但隨著這封公開信的流傳,出人意料的是,無論是在 Mozilla 社區,還是在 HN 上,持有這樣觀點的用戶并不在少數。
那么,他到底說了什么,為何愿意掏錢支持一個本應“免費”的開源瀏覽器?一起來看看 John Karahalis 的這則公開信:
公開信全文
致 Mozilla 社區:
我是一位長期支持 Mozilla 的用戶,也發布過自由和開源軟件。我迫切希望 Mozilla 能為 Firefox 收費。如果這聽起來像是自相矛盾,請繼續往下看。
我是在 2006 年左右開始參與 Mozilla 社區的。當時我活躍在 Spread Firefox 項目中,還組織過一場比賽,鼓勵大家用最具創意的方式來推廣 Firefox。現在回頭看,那場比賽其實算是一場“游擊式營銷”活動。有些參賽作品令人驚艷,比如我記得有人把 Firefox 的貼紙貼在了一架私人飛機上,還有人在棒球場展開了一條巨大的 Firefox 橫幅。我自己也參與了,在紐約市四處張貼傳單。
后來,我還在 Mozilla 公司(MoCo)全職工作了八年。要把那段經歷總結出來太費篇幅了,但我真的非常感激,也覺得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想說的是:曾經,推出一款收費的 Firefox 是難以想象的事。而現在,我認為這是必要的。
開源軟件收費,乍一聽好像有違初衷,但即便是自由軟件基金會(FSF)也明確表示:收費與自由軟件理念是完全兼容的。我想不到有哪個組織比 FSF 更重視軟件倫理,而他們也支持合理定價。對于對此有疑問的人,我推薦去讀一下他們的完整文章(https://www.gnu.org/philosophy/selling.en.html),這里引用其中幾句話:
許多人認為,你不該為傳播軟件副本收費,或者說,至多只能收取足以覆蓋成本的費用。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我們鼓勵那些再分發自由(在自由的意義上)軟件的人,收取他們愿意收、也能夠收的任何金額。 […] 有人擔心,較高的分發費用會讓沒多少錢的用戶用不起自由軟件。對專有軟件來說確實如此,但自由軟件不一樣。用戶無需支付分發費用就能使用這類軟件——他們可以從朋友那里復制程序。
這正是重點所在!在我設想的世界里,不愿意支付的用戶依然可以免費使用。只要 Firefox 保持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的本質,用戶就完全可以選擇安裝一個分支版本。他們可能無法支持產品開發,也可能無法享受同樣的客服或更新服務,但使用替代版本的權利屬于他們。目前已有不少 Firefox 的分支,比如 LibreWolf(我個人偏好)、Waterfox 和 IceCat 等,這些項目也不會因此消失。
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提出這種想法,是十多年前的一個思想實驗。當時現場反應激烈,我都不敢相信,甚至還有人憤然離場。而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們已經看到了依賴廣告盈利的公司會走向何方——有人真心覺得 Facebook 正在“讓世界變得更好”嗎?這種模式的終點是:產品爛化、上癮機制、鼓動極端情緒的算法胡說八道,還有侵入式的定向廣告。這就是我希望 Mozilla 不要走的路。請讓我為 Firefox 付費!讓我直接出錢支持這個產品——不是捐給基金會,而是直接為 Firefox 開發出一份力。(當然,我仍然支持 Mozilla 基金會,他們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但我想知道這筆錢明確用于 Firefox 本身。)
如今,我很樂意為用戶至上的軟件付費,包括那些自由開源的軟件,比如 Proton、Standard Notes、Kagi 等。我有幸有能力去支持這些產品。但我再次強調,不愿意付費的用戶依然可以自由選擇。請讓我為 Firefox 付費!
有人可能擔心:如果 Firefox 成了用戶付費產品,大家會轉向其他替代品。我不這么認為。事實上,我認為恰恰相反。現在有些用戶正在流失,就是因為不滿 Mozilla 當前的商業模式。如果 Mozilla 采用一個合理的模式——我給你錢,你給我好產品——我相信很多流失的用戶反而會回來成為客戶。
我是不是在建議 Mozilla 徹底轉向這個模式?當然不是。但至少,給我們一個選擇。做一次實驗:發布一個版本的 Firefox,沒有贊助內容、沒有遙測、默認不用 Google,內建廣告攔截。我會毫不猶豫地付錢。
如果 Mozilla 不做這件事,我擔心遲早會有別人來做。
處于爭議漩渦的 Firefox
John Karahalis 的這封公開信,可以看作是一種“用戶自救”行為:他希望通過付費來拯救日漸式微的 Firefox,也是在表達對 Mozilla 近年來一些決策的失望與質疑。
回看過去,Mozilla 的很多決策讓人感到困惑。譬如今年 2 月,Mozilla 更新了 Firefox 瀏覽器的使用條款,其中一條引發了廣泛關注:「當您通過 Firefox 上傳或輸入信息時,即授予我們非排他性、免版稅的全球許可,允許我們使用這些信息協助您瀏覽、體驗和交互網絡內容,具體用途將根據您對 Firefox 的使用情況而定。」
這一模糊的授權措辭被不少人解讀為“對用戶數據的默認使用權”。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此之前,Mozilla 還悄然刪除了 Firefox 官方 FAQ 中關于“我們不會售賣用戶個人數據”的承諾。網絡上關于 Firefox 正在“自毀”品牌信任的討論隨之而起,有網友直言:“Mozilla 快把 Firefox 玩死了。”
與此同時,Firefox 高管薪酬也成為爭議焦點。根據 Mozilla 提交的財報數據,其 CEO Mitchell Baker 的年薪從 2021 年的約 560 萬美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690 萬美元,而同期 Mozilla 總收入從 5.27 億美元降至 5.10 億美元。相比之下,Firefox 的市場份額不僅持續下滑,還遠遠落后于 Google Chrome,甚至被微軟 Edge 反超。
正因為如此,不少老用戶感到失望:
“我完全支持為 Firefox 付費。我過去還給 Mozilla 捐過款,但我感覺我的錢并沒有用在 Firefox 上,而是花在了一些說實話挺古怪的項目上。”
我以前想向 Mozilla Foundation 捐款,但我早已不再抱有希望,認為這家公司會以我認可的方式使用這些資金。我悲觀的一面會預期捐款將被用于更多內置的“活動”、“研究”或廣告。或者也許會給他們的高管發獎金。 我只想讓 Firefox 變得更快。我在向 Floorp(一個 Firefox 分支)捐款,至少他們似乎專注于讓瀏覽器變得更好。
Firefox 能工作,但它有數千個煩人的問題(其中許多只是小問題,但仍然存在)。CEO 的薪水足以資助超過 30 名額外開發人員。想象一下,這些年來有多少問題本可以解決。
時下對于 John Karahalis 呼吁可以為 Firefox 付費的倡議,有用戶大力支持,稱“我很樂意有機會為 FF 付費”。不過,也有人指出,與其靠捐款模式,不如推出“高級訂閱版”來維持產品的獨立性與可持續性:“我愿意掏錢讓 Firefox 活下去,不被干掉。像維基百科那樣靠捐款或許可行,但我更傾向于一種明確的付費機制——比如訂閱版 Firefox,解鎖額外功能和優先支持。”
另外,網友 Sam_Heuck 的評論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矛盾心情:
「我確實非常愿意為 Firefox 付費。不過,現在我還不會這么做。原因是,他們目前從 Google 那里通過所謂的“默認搜索引擎”操作獲得了大量收入。我對 Mozilla 是否有意愿和/或能力正面與 Google 競爭,信心不大。在這一點發生改變之前,我很難合理化對 Firefox 進行經濟上的支持。
當然,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為其價值付費。比如,Mozilla 推出了 Mozilla VPN,用戶可以為此付費。如果你想用金錢支持 Mozilla,這是一種可行方式。但我現在不確定這部分收入在 Mozilla 內部是如何分配的。如果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業務部門,那么 Firefox 可能根本受益不到。
其次,我并非帶有指責之意,但盡管我相信 Mozilla 這個組織,我還是擔心它會走上目前許多媒體公司采用的老路:一開始提供尊重用戶的付費產品,但過一段時間后,產品質量依然不可避免地滑坡。于是你一邊在為產品付費,另一邊卻仍在遭受“監視資本主義”的惡果。
在我看來,完全免費的替代方案,似乎是消費者唯一可以用來懲罰這種行為的方式。只可惜,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出這種選擇的用戶還太少了,否則這種方式或許能更有效些。」
毫無疑問,Firefox 作為少數仍堅持開源、強調用戶隱私的瀏覽器之一,如今卻陷入了信任危機與發展困境。當用戶愿意為它掏錢,卻又因對方向與透明度的質疑而猶豫,這本身或許比“市場份額下降”更值得 Mozilla 警醒。
參考:
https://discourse.mozilla.org/t/let-me-pay-for-firefox/141297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548610
2025 全球產品經理大會
8月15–16日·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聯網大廠&AI 創業公司產品人齊聚
12 大專題,趨勢洞察 × 實戰拆解
掃碼領取大會 PPT,搶占 AI 產品新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