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智匯灣區·科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交流活動在廣州南沙舉辦?;浉郯娜叵嚓P領域嘉賓共商AI時代科創人才協同培養及教育、產業與人才發展的深度融合。三地代表性中小學首次聯合簽署人才協同培養倡議。
活動中,內地與港澳49所中小學首次聯合簽署《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倡議》,倡議在提升AI教育質量、加強教師交流、豐富學生實踐、創新融合模式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AI科創人才培養從高?;蚱髽I主導轉向基礎教育扎根,構建“小初高一體化”培養鏈條,從聯合活動升級為跨區域機制化協作網絡。
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共同闡述了AI教育戰略與區域合作愿景。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香港于2025年初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旨在全面推動數字教育(AI融入課程)發展,提升學生相關素養,協同培養灣區智能科創人才。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學明指出,廣州在推進教育數字轉型、三地教育融合方面將著力深化產教融合、智教融合、五育融合,打通“企業—學?!咝!眲撔骆溌?,技術賦能教育,恪守“科技向善”初心。
據悉,廣州全市151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惠及200余萬名學生。香港教育局從課程建設、教師專業發展與資源共享等不同層面支援學校推動數字教育,同時與香港、內地及國際創科機構深化跨界合作,增強協同效應。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張澤松教授表示,“AI將深刻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育使命要從單一知識輸出向綜合能力培養演進,教師角色需從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習引導者和協作者”。據了解,港城大通過“一小時編程”等活動,面向中小學和大學推廣基礎編程能力,從早期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AI不會淘汰老師,但會淘汰不用AI的老師”,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表示,師資短缺是推廣AI教育的最大障礙,澳門通過科創政策和高端人才引進計劃吸引科技人才,培正中學正以“強制教師參與+灣區資源共享”破解師資短缺瓶頸。
在AI時代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穆肅教授提出AI與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深度融合:一是從AI內化為科學思維的一部分,二是個性化探究路徑的智能生成與動態優化,三是虛實融合的“超現實探究場景”,四是科學探究的“全球化協作網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也在采訪中表示,學生在AI素養上要新增識別AI錯誤、防范學術不端、倫理道德判斷等能力要求。
在活動的圓桌對話上,粵港澳三地相關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學階段如何通過課程、競賽、校企合作等創新模式早期識別和培養科創人才。分享港澳子弟學校在課程銜接、文化融合、師資建設等方面的探索與挑戰,提供灣區特色辦學樣本。討論如何整合政府、學校、企業等資源,構建開放協同的教育生態。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智慧教育展覽區,展示了相關科技企業和出版機構的前沿技術、課程資源和教學工具??苿摦a品展示與體驗專區令與會者親身體驗了AI技術在教育場景中的創新應用。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邱銓林|關景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