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北新社區美程廣場的“暖新驛站”正式對外開放,作為該社區的微民生服務項目,這個集休憩、充電、閱讀等功能于一體的便民空間,不僅為市民提供便利,更讓奔波在配送路上的外賣騎手們找到了“家”的溫暖。
150平方米的驛站精心分配空間,劃分出了休息區、閱讀角和服務區,內部配備免費飲水機、充電設備、應急雨傘、醫藥箱等便民設施。來此休息的騎手小王表示:“以前等單時只能蹲在路邊,現在能在這里喝上熱水,還能熱飯和給手機充電。”
據北新社區黨委書記唐潤介紹,北新社區成立于2020年6月,轄區內有三個商業住宅小區,常住人口超1.5萬人。由于周邊餐飲業態密集,日均吸引美團、餓了么等平臺騎手超1000人次。
為滿足新就業群體的需求,社區通過民主議事協商,打造了“騎手友好社區”,包括暖新驛站、藍騎士驛站、小區港灣服務驛站等10余個服務點位。驛站的建設源于今年1月針對騎手群體的專項議事會,最終在區委社會工作部和街道的支持下落地實施。
可持續運營是社區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石。為確保驛站可持續運營,北新社區探索出“暖心服務+長效管理”的創新模式。騎手可通過志愿服務群申請成為驛站管理員,實現“小哥自治”志愿服務,并通過維護設施、打掃衛生等換取積分,積分可在商圈消費,形成“服務-激勵”閉環。
另外,還引入了智慧化管理, 在驛站設置了24小時智能食品積分置換柜,騎手通過公益積分和人臉識別可免費領取愛心食品,而居民則可低償購買,所得收益反哺社區基金,用于物資補充。驛站還支持人臉識別進入,實現全天候服務。
驛站還針對居民需求開發靈活就業崗位,通過每周發布家電維修、便民縫補、家庭保潔等靈活就業崗位,既補充商圈服務空白,又為居民和騎手提供增收機會。
為了暢通人民建議征集渠道。 驛站設立“青言親語”互動墻和“碼上聽”二維碼,廣泛收集民意。大彎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接下來,街道還將以驛站為平臺,持續收集民情民意,推動更多便民服務落地,以“繡花功夫”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切實增強居民幸福感。
編輯:豌豆兒
責編:楊 鎧
審核:徐 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