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作為科技發展的核心,是很多國家競相布局的領域。上到高精密儀器,如AI領域,下到工業制造,如各種家電生產,它們的運轉中樞都離不開芯片支持。
限制出口?目光短淺!
為了鞏固自己在半導體領域龍頭老大的地位,美國對我們的半導體產業進行的全方位的圍追堵截,不僅設立起了技術壁壘,在芯片進口和設備供應上更是360°無死角地進行“追殺”。
更離譜的是,為了對我們的半導體產業進行更精確的打壓,甚至為此列了一份所謂的“實體清單”,被列入清單的企業通通被禁止代工、出口高制程芯片,到現在,我們的半導體企業被列入這份清單的超過1200家。
要知道,在對我們進行芯片限制出口之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國家,占全球68%的市場份額,美國出口約一半的芯片都是流往中國市場。
而如今,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報表,2024年我國對美產芯片的進口占比僅有3%,現在美國制造的芯片在我國的進口排行位于第七,在芯片禁令以前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英偉達CEO黃仁勛對于美國實行的芯片限制令就當眾表示過不滿,表示與其忙著制裁這個制裁那個,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么精進自己的工藝,多把重心放在技術創新上。
作為美國本土的芯片企業,英偉達也被這芯片限制令搞得夠嗆。黃仁勛直言,此舉只會阻礙美芯企業的長遠發展,是目光短淺的一種表現。
游戲規則早已改寫
如今的芯片規則早已由不得美國說了算,在他們忙著給我們的芯片企業處處設卡的時候,不僅我們的尋求突破口,基于我們的困境,別人也開始警惕,追尋新的技術以求防患于未然。
當下我們的28nm芯片已經實現了大量產,且有余力出口代工,另外,美國認為我們要生產7nm及以下制程的芯片必須要用到最新的EUV光刻機。
但目前我們已經研發出新的技術,不需要用到新的EUV光刻機也能實現7nm芯片的制造,7nm節點的芯片我們也已經實現了量產,根據數據測試,我們自研的7nm芯片工藝足以媲美臺積電5nm工藝芯片,這也充分體現我們出在國際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
新工藝不是非要光刻機不可
當美國還在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下了一步好棋,殊不知現在的芯片技術已經進化到不需要最新的EUV光刻機也可以制造出7nm制程及以下的芯片了。
如臺積電就研發出新的FinFET結構3D晶體管設計,這項技術更側重芯片的橫向提升,通過晶體管的重新排列,提升晶體管的堆疊密度實現芯片性能的提升,而我們突破了N+1、N+2工藝,已經可以實現7nm工藝芯片的量產。
另外,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光刻機,目前我們的28nm DUV光刻機已經能夠實現量產,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要知道,之前全球能夠生產光刻機的主流廠家就三個,分別是臺積電、尼康和三星,現在,不僅在芯片代工市場,在光刻設備領域我們也能分一杯羹。
成熟制程才是更大的市場
很多人可能覺得如今的芯片最新工藝不是已經到了3nm節點嗎?那我們的7nm工藝是不是差的有點遠?
跟國際一流水平相比當然是有差距,希爾維多拉孵化器公司CEO米特里·阿爾佩洛維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明確表示:目前全球市場上需要的芯片95%都是成熟工藝生產的,除了臺積電,其他芯片廠商主要都是以成熟制程為主要業務。
很顯然,光顧著給我們使絆子,美國忽略了成熟芯片這個龐大的市場,這也難怪英偉達CEO要說它目光短淺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見解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