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你三個輪胎,賠你幾千塊錢,再讓你閉嘴,這筆河北白洋淀的“買賣”,算盤打得真精。
原本去白洋淀旅游是圖個放松,沒想到僅僅因為沒有選擇在碼頭坐船,他們的兩輛車、三個輪胎,就在監控盲區被專業工具精準扎破,好好的旅行也變成了一場噩夢。
7月12日,河北保定白洋淀景區楊孟莊碼頭,抖音博主“金灶沐”和家人自駕游玩,他們沒有選擇在楊孟莊碼頭坐船,這本是游客最基本的權利,但是權利在這里似乎成了原罪。
當他們返回停車處,眼前的一幕令人脊背發涼:兩輛車,三個輪胎,被人扎了,這不是意外剮蹭,更不是偶然冒出來的釘子。
輪胎上的洞口清晰、規整,像是電鉆一類專業工具留下的“杰作”,而且每一個洞,都是一個精準的、工業級的創口,不偏不倚地扎在輪胎最脆弱的側壁,絕無修復的可能。
更關鍵的是,作案地點恰好是監控的盲區,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臨時起意的惡作劇,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報復。
作案人對環境了如指掌,手法干凈利落目的明確,就是要你走不了,讓你為你的“不合作”付出代價。
這是一場沒有簽合同,卻被單方面認定的交易,在碼頭某些人的邏輯里,游客開車停到這里,就等于默認了一項潛在的消費協議:必須乘坐他們的船。
當“金灶沐”一行選擇自行游玩時,這個隱形的協議就被“撕毀”了,交易失敗,就要有人承擔“損失”。
三個被扎的輪胎,就是一張強制執行的罰單,一筆因為“不消費”而被強加的“違約金”,這里的規則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事件發酵后,當地村長出面,賠償了博主換輪胎的錢,這看似是“解決問題”了,但本質上更像是一次危機公關式的平賬,錢款的支付,并非出自對法律的敬畏,而是源于對輿論的恐懼。
一筆因“不消費”而起的罰金,最終以“封口費”的形式完成結算,這筆賬從頭到尾都充滿了荒誕的交易色彩。
事件曝光后,一出“危機處理”的大戲迅速拉開帷幕,程序走得有板有眼:安新縣文旅局接到投訴,鄉政府和警方火速介入,官方聲明擲地有聲,絕不讓個別人毀了白洋淀的聲譽。
熱鬧非凡的舞臺上,各路角色紛紛登場,表態、調查、安撫,但是這出戲最關鍵的主角:那個親手扎破輪胎的人,卻自始至終隱匿在幕后,身份至今是謎。
賠錢是村長賠的,道歉是官方道的,這構成了一幅奇特的法律圖景,民事賠償的部分,以一種繞過法律的“私了”方式,被迅速抹平,而本該追究到底的刑事責任部分,卻懸在了半空。
元兇未被揪出,正義就無從談起,更諷刺的是,當事人及其家人事后還接到了無數騷擾電話,個人信息被泄露得一干二凈,這無疑是對受害者赤裸裸的二次侵害。
一場本該是嚴肅的追責,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皆大歡喜的“和解”戲碼,只是那個真正的罪犯,還在臺下冷笑著看戲。
最令人五味雜陳的,是當事人“金灶沐”后來的態度轉變,他刪除了最初那條引爆輿論的視頻,然后發聲說:事情已經解決,收到了賠償,不想再追究,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想惹麻煩”,這五個字,比三個被扎破的輪胎還要觸目驚心,一個原本理直氣壯的維權者,為何會突然變得如此“通情達理”?
那些鋪天蓋地打進他和他家人手機里的騷擾電話,或許就是答案,那是一種無聲的警告,一封無形的封口令。
三個輪胎上的洞,最終戳穿的是整個白洋淀景區,乃至河北旅游的濾鏡,事件發酵后,網上涌現出大量本地人的聲音。
他們用一種近乎“自黑”的方式勸退外地游客,說白洋淀水深、坑多,連他們自己都繞著走,“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句話被反復提及。
楊孟莊碼頭被封閉整頓,但這更像是一場亡羊補牢式的切割。
人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網絡曝光,這件事會不會就以游客自認倒霉而告終?那個賠錢的村長,是在維護正義,還是在維護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共同體,試圖用錢把丑聞“內部消化”?
當一個景區的風評,需要靠本地人“含淚勸退”來維持時,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失敗,扎破的輪胎可以換新,但破碎的信任與壞掉的名聲,又該用什么來修補?
賠償金可以補上輪胎的窟窿,但誰來補上人們心中對安全的信任?
那個在監控死角里手持電鉆的黑影,至今仍在暗處,他才是這片水域上空,遲遲不散的烏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