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張圖,是萬得全A指數2010年以來的走勢和對應的PE位置。
圖中藍線是指數點位,五條帶狀線是五檔PE對應的點位,比如最下面的一條PE線就是11.55倍的PE在不同時間對應的指數點位,最上面的一條則是23.91倍PE在不同時間對應的指數點位:
指數有波動,每天的PE會變化,藍線就會在這五條線之間上下行走,這樣就可以看出不同歷史時期指數所處的PE區域。
用PB也可以畫出類似的圖,長這樣:
這個圖能看出估值不變情況下,市場能提供的回報,5條PE和PB線就是估值恒定的線,看它們的漲幅就可以了。
在2010年到今天這15年半之間,恒定PE的年化回報是5.25%,恒定PB的年化回報是8.69%,也就是我們按照某個PE或者PB買入,然后等一段時間之后,找到PE和PB和買入相等的時點再賣出,得到的年化回報大致是這個水平。
為什么恒定PB比恒定PE的回報高呢?因為近年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弱化,PE被動升高了,恒定PE會一定程度低估回報;另一方面,PB的估值中樞下移了,要達到歷史那么高的PB更難了,恒定PB會一定程度高估回報。
一個偏高一個偏低,我們簡單以兩者平均來估計吧,那就是年化6.97%,這就大致是A股整體估值恒定能提供的回報,也就是上市公司盈利帶來的價值增長,它可以看作一個股市的基準回報。
當然,估值恒定的回報不一定是我們能獲得的,因為市場的估值中樞是可能發生變化的。比如市場快速擴容,股票越來越多,同時新增資金沒有那么多的話,市場的整體估值中樞就會下降;再比如經濟增速長期變緩,估值中樞也有可能下降。在這些情況下,我們能取得的回報就會低于估值恒定回報。
如果股票供求、經濟增速都相對穩定,那么我們能獲得的回報就會接近估值恒定回報。
以上說的是長期持有,通過選擇買入和賣出時機,是有希望增強回報的,在圖上看,就是當指數接近較低的估值線時買入,接近較高的估值線時再賣出。
第一條線和第五條線太極端,不一定能那么湊巧操作上,咱們就假設在第二條買、第四條線賣吧,這兩條線差了大約35-40%的漲幅,成功買賣一次,就可以額外增厚這么多收益。
這種牛熊轉換的機會,在過去15年只出現了2次半,還是挺稀少的,買入和賣出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需要耐心等待。第一次是2013-2014年買,2015年賣;第二次是2018年末買,2021年賣,最后的半次是去年2月、9月買,賣點至今還沒出現。
如果過去15年里做成了2次,就多賺出80%-96%,相當于給這15年的年化回報增強了3.85%-4.42%,這就是耐心等待低高兩端的機會可能拿到的獎勵。
持有分散化組合并根據估值和情緒做大周期擇時,期望的就是先拿到估值恒定回報,再爭取擇時回報,面對的風險是市場估值中樞可能出現下移。
當前A股的位置,PE已經在3、4兩條線之間,PB尚在2、3兩條線之間,平均來看就是在中間的3線附近,屬于中等的位置,希望這波能給出超過4線的機會,那就是收獲的時候了。
2025年7月14日估值:
股債利差估值分位11.6%,股票相對債券吸引力更高;
A股PE分位76.6%,PB分位32.3%,估值處于中等偏高區間;
A股距離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約還需跌33.5%,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還需跌0.9%。
↓ 久聰基金投顧組合,輕松實現資產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