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車家竹 攝影報道
歷經十幾個小時航程,來自成都七中的趙垚晰同學和教練陽東初老師抵達成都,而這次他還帶回一塊金牌:第5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理論世界第一。
距離航班落地還有一小時,成都七中的老師們早已準備好鮮花橫幅等候,趙垚晰的爸爸媽媽也從老家樂山沐川趕來,準備迎接兒子歸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黑色半袖,米黃色長褲,銀色邊框眼鏡,一個行李箱,一個背包。7月14日晚上8點半,封面新聞記者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見到了這位17歲男孩。
趙垚晰回到成都
為國爭光的17歲男孩
“能為國爭光,拿到這枚國際金牌我也很興奮,能讓中國的國旗在國際賽場飄揚,也是非常自豪,非常激動。拿金牌的時候,手持國旗更能意識到自己為國爭光,非常光榮。”趙垚晰向封面新聞記者分享起這次“金牌”體驗。“能取得這個成績,很多人都給予了我一些幫助,比如家長的支持,還有校方提供的學習平臺,各方的幫助,共同作用然后取得這樣一個成就。”
據悉, 2025年7月5日至14日,第5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IChO)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舉行。來自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354名選手參賽,經過5個小時的理論考試和5個小時的實驗考試,共產生40枚金牌、73枚銀牌、107枚銅牌。中國代表隊的宋子路、杜憲、趙垚晰、劉墨涵四名高中學生總分排名第1、3、5、12名,全部獲得金牌。
雖獲理論單項第一,總分排名第五,趙垚晰還是會有點小遺憾。“在國際比賽的備考中其實相對于國內的比賽還沒有那么深,實驗考試算我的一塊‘瓶頸’,以前的實驗練得比較少,比賽的時候實驗的難度加大,在操作上難度很大。一個多月的時間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去不斷地去做,重復地做。”趙垚晰說。
家人和學校老師到機場迎接
毋庸置疑的“金牌”實力
2024年,趙垚晰參加第3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比賽,初賽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入選四川省代表隊,決賽以全國第六名的成績入選國家集訓隊,取得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作為一位“準大學生”,趙垚晰笑稱:“這個暑假還想補習一下,主要是補習語文和英語,自我感覺在這兩個板塊會比較薄弱。”為何選擇北大?“就化學學科來說,北大是化學專業最好的一個學校,在初中了解到化學這個學科后也是堅定了讀北大的志向,以后在大學學習中想針對化學這個學科做一些科研工作。”趙垚晰說。
家里搭起的實驗室,托住了趙垚晰的化學夢。“幼兒園開始,他就愛去書店看書,小學之前就開始讓我們幫他購買各種在書上看到的實驗器具。”趙垚晰的爸爸趙仕云向記者談起。“我們也在陽臺給他搭了一個小實驗室,從最開始的酒精燈到各種實驗器材和化學藥品,他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他買什么,有一次還被派出所查過,詢問我們買這么多化學試劑的用途。”趙仕云回憶起兒子與化學產生連接的點滴,仍然覺得很有意思。
頻繁外出參賽,趙垚晰的暑假時常“濃縮”到幾天。“他平時在家的時間很少,但是我們也是盡全力地陪伴,趙垚晰初中在綿陽讀書的時候,我們每周都堅持從沐川去看他,雖然每周只能見半天,但是我們還是每周都會去見他。”99一張的車票,趙垚晰的媽媽一坐就是三年。“后來到成都上高中后,我們也是在成都租了房,只為了能夠多見一下他。”當記者問及趙垚晰平時到家怎么放松時,媽媽說:“他自幼就不看電視,回到沐川老家,對家里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比如做飯、殺豬、插秧,他都想參與進去。”能取得這個成績,趙垚晰的家長也很欣慰。
趙垚晰與教練陽東初
兩個月前,在第59屆國際門捷列夫化學奧林匹克比賽中,趙垚晰以理論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金牌。多次比賽,陪在他身邊的還有他的教練,來自成都七中的陽東初老師。“遇見他我很幸運。”陽東初感嘆道,“上一次七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得主還是在4年前,而這一次的比賽也離不開門捷列夫化學奧林匹克比賽的經驗,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更成熟一點,更有經驗一點。”對于這位弟子,陽東初用了四個字來概括:穩重沉著。“從大賽成績上來講,他一路也是跌跌撞撞,略有起伏,但是每次比賽其實都是在磨煉他的心性,調整心態,其實這也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