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腸癌,是全球范圍內導致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190萬人被診斷出大腸癌,其中近一半的人會因此失去生命。
在中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最新的統計顯示,結直腸癌已經位居癌癥發病率的第三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50萬例,而其中許多人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治療起來不僅痛苦,還非常費錢。所以,早期篩查就顯得特別重要。
那么怎么確保篩查的有效性呢?這是很多人在篩查之前都會思考的問題,畢竟不論是白忙活或者是篩查不夠準確,都是大家不能接受的!
其實,面對這個問題,國家衛健委也給出了一份答案,來確保我們既能做好篩查,又能確保篩查的高效。
首先,咱們得先弄清楚篩查對象。
對于散發性結直腸癌人群,雖然他們自己沒有患過結直腸癌,但由于家族中有親人得過這種病,他們的風險也會高一些。根據建議,這類人群的篩查起始年齡應在40歲到74歲之間。
不過,如果你家里有一個一級親屬(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在60歲之前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或者有兩個及以上的一級親屬得了這種癌癥,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對于這些人,篩查的起始年齡建議從家里最早被確診為結直腸癌的親屬的年齡提前10年來開始。這樣做沒有起始年齡的限制,越早篩查越有保障。
再說說遺傳性高風險人群,這個更需要引起重視。有些人家里有人得過結直腸癌,特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比如林奇綜合征,這種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
林奇綜合征是由于一些特定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的,這種突變大大增加了得結直腸癌的幾率。具體來說,如果是因為MH1(Mutl homolog1)或MSH2(MutS homolog 2)基因突變導致的林奇綜合征,那么建議在20到25歲之間就要開始做結腸鏡篩查,或者比家里最年輕的患者發病年齡提前2到5年。
如果是因為MSH6(MutS homolog 6)或者PMS2(PMS1 homolog 2)基因突變引起的林奇綜合征,篩查的時間可以稍微晚一點,從30到35歲開始,或者同樣比家里最早得病的人的年齡提前2到5年。
對于那些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高風險人群,情況就更加特殊了。這種病幾乎100%會發展成結直腸癌,所以建議從10歲就開始做結腸鏡檢查,并且每年檢查一次,這個頻率要持續到終生。
搞清楚,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之后,那么就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檢查了,這里國家衛健委也推薦了5種結直腸癌篩查方法,分別是:腸鏡、大便免疫化學法潛血試驗、多靶點糞便DNA檢測、乙狀結腸鏡檢查、結腸CT成像。
那么,是不是5個檢查都要做呢?除了這5種檢查之外的檢查結直腸癌,是不是都是多余的呢?接下來就具體來分析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