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入伏,今年三伏天帶著新變數朝咱莊稼地來了。
雖說還是40天“加長版”,可從氣象趨勢看,不少地方要遭多重考驗。
頭一個變化是夜熱不散,白天曬了一天,夜里暑氣難消。
地里的玉米、大豆剛拔節,整夜悶在熱氣里,授粉坐果要受影響。
山區種烤煙的老鄉注意,夜間高溫高濕,煙葉容易滋生病菌。第二個挑戰是潮氣黏人,華東華南多地濕度比往年高出一截。
水稻拔節期最怕這“桑拿天”,田間積水多的地塊,根系會悶得喘不過氣。菜園里的辣椒、茄子,葉片掛著水珠子,白粉病、灰霉病可能趁機發作。
平原種玉米的鄉親,得趕緊清溝排水,別讓澇濕拖了莊稼后腿。還有日頭毒得曬脫皮,連續高溫天,棉花蕾鈴會“中暑”掉落。
西北灌區的小麥剛收完,墑情保不住,秋播整地要多費功夫。
有人說老輩人靠看云識天氣,這法子現在還管用,但得加上新幫手。手機上的氣象預警要常看,未來一周哪日下雨、哪日暴熱,提前有數。咱種地的最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得把天氣嵌進時間表。
玉米追肥別趕在正午,日頭最毒時施肥,容易燒了根系。大棚種植戶注意,后半夜氣溫不降反升,要打開頂通風口散熱。
湖區種蓮藕的老鄉,高溫期要加深水位,別讓荷葉曬焦了根莖。
有人擔心連續悶熱,打藥作業容易中暑,記得帶足鹽水,避開正午。
我琢磨著,土辦法加科學招,才能應對這些新變化。比如防夜間高溫,菜園可以搭防曬網,傍晚潑點井水降溫。
稻田遇潮氣重,撒點草木灰,既能祛濕又能當鉀肥。但有個關鍵得提醒,極端天氣下,單靠咱個人還不夠。
村里的氣象信息站要多跑,有難處及時找農技員上門。
未來幾天,各地農技站會開通熱線,不懂的趕緊問。最緊要的是,現在就得檢修灌溉設備,別等干旱來了抓瞎。
大棚架子再加固一遍,防著突發大風掀了頂。家里有果樹的,趁這兩天沒暴雨,趕緊給樹根覆層秸稈,保墑降溫。都說莊稼是地里的孩子,天氣變了,咱管護就得跟著變。
今年三伏天的新挑戰,既是考驗也是教訓——氣候變化面前,咱得更精耕細作。記住了,提前謀劃三分,收成穩當七分。趕緊動起來,把天氣的影響降到最低,才是咱莊稼人的真本事。
莊稼人眼里,天氣不是麻煩,是跟著時令走的賬本,記好了才能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