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席卷
城市如蒸籠般悶熱
然而,烈日之下
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工人……
無數戶外工作者依然奔波不息
維系著城市的脈動
悄然間
一片片清涼的“綠洲”在城市各處生長
這是專為戶外工作者打造的休憩驛站
它們不僅是短暫的歇腳處
更是烈日下的“補給站”
風雨中的“避風港”
奶茶店的“深夜燈塔”
商圈里的不打烊綠洲
在熱鬧的光明薈商圈,一家手作奶茶店別具一格。它不僅提供美味飲品,更在二樓為戶外工作者開辟了一片靜謐空間。
走上二樓,溫馨的布置、舒適的沙發(fā),讓人瞬間卸下疲憊。玻璃上清晰標示著“蹭網、吹空調、休息”等字樣,桌上貼心擺放著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用品,免費飲用水隨時供應。店老板道出初衷:“看到周邊很多外賣小哥沒地方休息,就想打造個溫暖的角落。”這里全天開放空調,營業(yè)至凌晨,為奔波的小哥們留一片清涼與安寧。
集鎮(zhèn)區(qū)的“清涼接力站”
繁華背后的港灣網絡
在繁忙的集鎮(zhèn)區(qū),新建的“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小哥驛站”如同一個安靜的港灣。周邊商業(yè)繁榮,外賣、快遞業(yè)務繁忙,驛站與一旁的暖心食堂,是戶外工作者最喜歡的地方。
走進驛站,清涼撲面而來。空調的冷氣迅速驅散暑熱,幾位剛結束清掃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正靠在座椅上喝水小憩。飲水機、微波爐、冰箱、應急藥箱、洗手臺……設施一應俱全。負責片區(qū)道路清掃的保潔員徐劍嬰說:“以前天熱只能在路邊樹蔭下歇會,現在累了就能進來吹空調、喝口水,方便多了。”
事實上,像這樣的驛站遍布華新多個商圈、園區(qū),目前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和小哥驛站共計13處,無論是在中心商業(yè)街忙碌的外賣騎手,還是在園區(qū)搬運貨物的工人,都能在附近找到這樣窗明幾凈的補給站,在奔波勞碌后獲得片刻安心停靠。
幸福社區(qū)的“巷陌驛站”
家門口的溫馨據點
在推進幸福社區(qū)建設的過程中,華新鎮(zhèn)積極探索服務新路徑,將“小哥驛站”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創(chuàng)新服務舉措,深度融入社區(qū)治理與服務體系,讓每日穿梭于千家萬戶的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yè)群體,在“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末端,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家門口”的歸屬感。
來到悅瀾社區(qū)中心·黨群服務中心,進門處的一方角落就是社區(qū)打造的“小哥驛站”。驛站空間不大卻布置用心,木質桌椅、綠植點綴,營造出寧靜舒適的環(huán)境。除了基礎的飲水、充電、熱飯服務,還設有閱讀角,擺滿書籍雜志,供大家閑暇時放松身心。一位年輕快遞員邊充電邊分享:“剛送完附近小區(qū)的貨,手機沒電了,正好進來歇歇。”等候乘客的網約車司機也常來坐坐,聊聊天,緩解駕駛疲勞。
隨著幸福社區(qū)小哥驛站的打造,讓“小哥”們從單純的社區(qū)服務提供者,逐漸轉變?yōu)樯鐓^(qū)生活的參與者和被關懷者,讓更多新就業(yè)群體在忙碌奔波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烈日之下
這些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驛站
如同點點綠洲
為奔波的戶外工作者
撐起一片片“綠蔭”
它們提供的不僅是物質便利
更傳遞著整座城市的溫度與關懷
記者:潘曉琪
攝影:潘曉琪
視頻:沈舟緣
編輯:俞靜彥
責任編輯:孫晨(首席)
終審:余民(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