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你可能已經感受到:
財務BP這個崗位,越來越尷尬了。
有老板直接在會上說:
“說實話,我真不知道財務BP的價值在哪里?!?/p>
更有甚者,干脆停掉BP配置,回歸“核算+預算”的老套路。
這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問題。
HRBP已經“倒下”了,現在,財務BP也站在了命運的分岔口。
HRBP已經失效了,財務BP還好嗎?
先看一組數據:
《2025中國企業平臺型組織建設報告》顯示,今年將職能BP重新定位為“政策警察”的企業占比達30.3%,同比上漲近20%。
什么意思?
就是企業不再指望BP去賦能業務了,只希望他們老老實實守規矩、控風險。
一句話總結就是:別給我“戰略顧問”,只要“執行機器”。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們來看看BP是怎么失效的。
1、高崗低配,財務BP下放成“填表員”
理論上,財務BP應該是業務的財務合伙人,懂業務、會分析、能推動。
但現實呢?很多企業的財務BP崗位,變成了預算助理或者差旅審批員。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總部財務不愿意把核心資源下沉,于是,把一些新手、邊緣人派去當BP,結果就是:
戰略會議上聽不懂、預算復盤看不透、業務決策插不上話。
久而久之,業務部門就形成了一種認知:財務BP=可有可無。
2、融入業務?別被“江湖味”迷了眼
很多財務BP轉型第一課是:融入業務、建立信任。
于是,陪跑、吃飯、喝酒、做PPT、聊人生……全都安排上了。
但問題是:關系能保你一時,專業才能立足長久。
業務部門嘴上說你是自己人,但真有大事時,他們依然是第一時間找總部CFO。
不是因為不信你,而是因為你說不出能讓人拍板的分析和判斷。
講感情是一種手段,但絕不是BP的核心競爭力。
你得靠洞察說話,靠專業贏得坐席。
3、沒數據、沒模型,怎么叫業務伙伴?
很多財務BP給業務部門提供的支持,無非是這些:
“這個費用不能報”
“你這個利潤率有點低”
“人效需要提升”
說實話,這些話業務自己也知道,而且反復聽過無數次。
你說人效差——那請問:
是業務模型錯了?組織臃腫?激勵機制失靈?人員配置滯后?還是定價策略不合理?
如果你沒法基于數據說出根本原因,那你只是一個復讀機,不是BP。
4、總部不給力,BP就是孤島
財務BP在前線沖鋒陷陣,但后方總部卻不給“槍”和“炮”——
沒有成熟的指標體系
沒有統一的分析框架
沒有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更慘的是,總部還經常甩鍋:
“你在一線啊,你得懂業務啊,你自己想辦法搞定?!?/p>
于是,財務BP只好各自為戰。一個靠Excel、一個靠PPT、一個靠直覺和八卦。
這樣做出來的財務支持,就像是小作坊產品——看起來熱鬧,但無法規?;?,更無法形成信任。
5、當財務BP開始自由生長,體系就散了
有的財務BP確實很能干,分析模型做得好、報表做得準,業務也信他。
但問題也來了:每個BP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數據口徑五花八門、分析標準各說各話。
總部想收口都收不回來。CFO一看:BP太散,得砍。
為什么?因為BP不是“數據科學家”,是企業資源協調的一部分。如果體系做不起來,寧可回歸統一口徑+集中管控。
不是BP不行,是你把它養廢了
很多老板對財務BP很失望,其實是因為對它寄托了全能的幻想,卻沒有給它專業的養分。
BP不是救世主,它是系統能力的延伸。
你不給支撐、不給數據、不給方法,只讓他們下去盯,那就是用人去堵系統的漏洞,遲早會崩。
HRBP已經倒下,財務BP還要重復一次嗎?
如果你是財務BP,或帶著BP團隊
歡迎留言聊聊你的真實感受:
你覺得財務BP該何去何從?老板還相信你嗎?你自己還相信這個崗位嗎?
大志 簡介
企業財稅顧問 | 高級會計師 | 中國注冊稅務師
擁有20年豐富的財務管理實戰經驗,曾服務于中國企業500強及知名互聯網上市公司;
曾擔任上市公司、電商、制造業及物流集團的財務總監,具備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厚管理背景。
在財稅體系建設、預算與經營分析、業財融合實踐及稅務規劃等關鍵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憑借扎實的財務基本功和卓越的戰略眼光,致力于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