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夏,甘肅人的餐桌上,就少不了漿水,怎么都吃不夠。外人眼中的清湯寡水,確是甘肅人解暑消夏的“清涼密碼”。
夏日炎炎,天水大地青山環繞,草木蔥蘢。莊稼地里,芹菜、卷心菜等各類蔬菜長勢正旺。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高質量發展調研組近日一行來到天水市甘谷縣,走進六峰鎮蒼耳王村,在青山綠水之間,探尋一座現代化的工廠——甘肅東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大山里辦工廠,做什么產業才能賺錢?新鮮蔬菜入廠,酸香撲鼻的產品遠銷各地,當地人最引以為傲的漿水,成了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工人們正在清洗芹菜。配圖均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郁婕 攝
從各家廚房到工廠生產
走進漿水酸菜生產車間,一股清新濃郁的芹菜香味便迎面襲來。眼前,工人們正忙著將一捆捆剛剛從菜地里采摘來的芹菜進行分揀、清洗,然后放入機器中切段處理。
“蔬菜必須清洗得特別干凈,才能保證發酵出來的漿水味道純正。”作為公司研發品控部經理,王麗麗對原材料潔凈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漿水發酵的‘靈魂’就是干凈,這是天水人家家戶戶都知道的訣竅。”
“天水人走到哪里,漿水缸就背到哪里。”一句打趣的話,卻道出漿水在天水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天水人愛漿水。“和其他地區高鹽腌制的酸菜不同,漿水酸菜的制作過程,禁鹽、禁油、禁辣,是純粹的乳酸菌發酵,所以說漿水酸菜是一種天然發酵的健康食品。”王麗麗道出了漿水酸菜獨特的健康價值。
家家戶戶都在吃的東西,要想靠它賺錢,可沒那么容易。
在吃慣了漿水的天水人眼中,做漿水,本來沒啥技術含量。
“難就難在這點。”王麗麗道出了其中的關鍵,“當漿水酸菜制作離開各家廚房到了工廠,就得將漿水生產標準化、規模化,技術難度一下子就加大了。”
“我們自己家做漿水,做壞了大不了就把那一缸倒掉重做,而工廠里要是哪個環節出點小問題,這可是300多口缸啊!”在她身邊,傳送帶上的綠色蔬菜繼續前行。
穿過一道門,面前的生產線突然變成了熱氣騰騰的另一番景象。前期充分清潔處理的蔬菜被送入了水氣縈繞的漂燙區。
漂燙,顧名思義,就是將蔬菜投入開水中進行燙煮,起到高溫殺菌消毒的作用,為后續純凈的乳酸菌發酵掃清障礙。
經過漂燙的蔬菜隨即被送入發酵車間,300多口大缸整齊排列,場面蔚為壯觀。王麗麗說:“蔬菜入缸后,依靠天然的乳酸菌發酵,兩三天就可以成熟出缸,然后便是菜葉分離、撈菜、抽漿水、包裝、裝箱,最終讓這道特色‘甘味’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生產線最末端的封裝車間里,一臺臺自動化包裝機飛速運轉著,將酸香撲鼻的漿水酸菜灌入一個個包裝袋里面,迅速封口。6臺包裝機,每臺一天可以封裝打包1.3萬袋漿水酸菜。
發酵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完成發酵的酸菜進行打撈。
從漿水面到各種漿水飲品
關于漿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早有相關記載,中醫認為,漿水性涼善走,解煩渴而化滯物。這一份古老的智慧,正在被現代企業賦予全新的活力。
一袋袋漿水酸菜走下生產線,來到甘肅人的餐桌上,變成了夏日里那一碗碗酸爽開胃、消暑解膩的漿水面。
如今,這碗承載著甘肅人鄉愁的漿水面,僅僅是打開了姿態萬千漿水世界的大門而已。
“一開始,我們只專注于做傳統漿水酸菜這一種產品,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我們又順應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陸續創新推出蒲公英、曲曲菜等養生食療野菜系列產品,豐富了漿水酸菜的種類,緊接著又推出了漿水米線、盒裝漿水面等即食產品,下一步我們正在計劃推出漿水飲料。”甘肅東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魏翠霞說。
“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將漿水酸菜產品不斷進行迭代升級,把這種相對小眾化的產品,做得口感更加豐富,以適應更多消費者的口味。”魏翠霞舉例說,漿水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不含鹽,也沒有其他添加劑,他們推出的一款益生菌發酵的酸白菜,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同時,他們還正在引入更多種類的特色野菜,持續擴充漿水酸菜的品類版圖。
為了讓這一份獨特的酸香走進千家萬戶的廚房。東出農業還貼心地推出了“熗鍋三寶”——精選全國知名的甘谷辣椒、甘谷花椒和野蔥花,按照黃金比例進行精心配制,方便人們熗鍋使用,讓消費者在家也能做出原汁原味的漿水面。
在做足酸菜文章的同時,漿水的潛能也在被不斷發掘出來,應用場景快速拓展。“我們公司聯合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院校,對漿水進行深度開發,培養優化并提取優勢菌株作為啟動發酵菌種,努力打造一缸酸香好漿水!”魏翠霞說。
漿水,這個具有甘肅特色的餐飲文化IP,正在悄然走進更多場合:“漿水檸檬薄荷”“漿水青檸黃瓜”等漿水產品悄然在一些時尚的連鎖冷飲店、奶茶店等流行起來;在天水、蘭州等地的一些餐飲店,也出現漿水火鍋、漿水暖鍋等;漿水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大大拓展了漿水的食用場景,漿水啤酒、漿水酸奶、漿水飲料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一碗古老的漿水,依托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正在以百變的姿態,快速融入現代人的繽紛生活。
一袋袋漿水酸菜即將封裝下線。
從隴原特色到全國“甘味”
“隨著網絡銷售渠道的成熟,我們的漿水產品已經在全國各地銷售。”魏翠霞說,起初,外省網購漿水的消費者也通常是在外工作生活的西北游子,隨著漿水日益被更多的人所知曉和接受,消費人群正在逐步擴大。
伴隨市場逐步被打開,魏翠霞和愛人王兵也在不斷擴大其生產規模。“目前,我們在天水市武山縣、甘谷縣和臨夏州和政縣的工廠,都在正常生產加工。”魏翠霞說。
“只有聚焦品牌打造,才能更好地提升產品銷售額。”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兵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通過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全力開拓市場,組建專業銷售團隊,采取“網訂店送”“直播+電商”等銷售模式,在蘭州、西安、南京等地設立了分銷中心,在淘寶、拼多多平臺開辟銷售渠道,產品市場持續擴大。
去年春天,漿水酸菜迎來了高光時刻。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現場分享了“天水小伙和漿水酸菜的故事”,讓漿水酸菜這道西北傳統飲食引起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關注。
黃寶榮提到,漿水酸菜通過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數字化經營,走“專精特新”的路子,把家庭作坊式的特色小吃做成健康消費產業,既延伸了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也串起了當地企業、種植戶和務工人員的致富鏈,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帶著他們共同富裕,逐步形成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正是新型工業化的新意所在。
“漿水酸菜作為我們甘肅的一道特色美食,完全有潛力推廣到全國市場,讓全國消費者都能品嘗到地道‘甘味’。”黃寶榮說。經過有關部門的專業測算,漿水酸菜被認為有可能成長為甘肅又一個百億級產業。
一口口大缸中,美味正在發酵。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效軍 洪文泉 郁婕 范海瑞 安東 石丹丹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昱鈞
責任編輯:黃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