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蘭高速、明董高速和217省道在村頭交匯貫通,從青蘭高速諸城段辛興樞紐出口下高速,驅車不用5分鐘就能到達濰坊諸城市辛興鎮岳西網格。無人機視角下,廣袤鄉村風光美不勝收,掩映其中的高速公路串起了一幅幅美麗畫卷,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獨特區位資源。
難以想象,過去的岳西人心渙散,基礎設施薄弱,集體沒有經濟收入來源。1986年,從部隊退役的郭沛森,回到家鄉扛起黨支部書記這個重擔。40年間,他帶領干部群眾,讓集體收入從零到有,從有到多,走上了“強村新路”。
郭沛森在麥收現場查看麥收進度
“郭沛森是退役軍人,性格穩重,有魄力、有擔當,所以我們選他當書記。”父老鄉親們對他充滿信任。
“大家選你當黨支部書記是覺得你有能力,能帶著大家致富,這是對你的信任……”老書記的一番話悄悄給郭沛森打氣鼓勵。
上任伊始,郭沛森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要讓鄉親們腰包鼓起來,腰桿挺起來,家鄉換新顏。
任何一項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經濟加持,可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怎么辦?
岳西人均耕地2.4畝,勞動力資源豐富。郭沛森心里明白,想要真正富起來,必須先做好“種養結合”這篇大文章。
為了保證土地增值和收入“細水長流”,通過黨組織引領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再由合作社進行全面積、全覆蓋、全鏈條托管,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我有8畝地,平時跑運輸沒時間打理,土地流轉后,我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跑運輸,而且每畝土地每年1200元流轉費。”村民郭繼祥說。
無獨有偶。走進村東北角的清海蛋雞養殖場,一排排標準化雞舍映入眼簾。雞舍內一層層雞籠整齊有序、干凈整潔,排風、飲水、喂食等設施一應俱全,蛋雞正啄食著料槽內飼料。分揀臺前,工人們正忙著將一枚枚新鮮的雞蛋進行分揀、打包,等待物流公司統一運送。
“剛開始俺也是有顧慮,擔心養不好,郭書記和技術員隔三岔五過來,手把手地教,學會了一點也不難,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62歲的養殖戶于清海扳扳起手指算起了經濟賬:“我養了1.5萬只蛋雞,一年差不多凈賺30萬多元,比種地收入高多了。”
郭沛森(右)到蛋雞養殖場查看養殖情況
壯大集體經濟,路子不只有這一條。有了周邊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當上產業工人,吸納了4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上班拿工資”了。
王清明在“家門口”的谷雨生物科技上班,和他同在一個公司上班的還有他的媳婦和孩子,每人平均月五千多元的工資讓他非常滿意。“俺把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轉給種糧大戶,一家人安心在公司上班,離家近便收入也不低,和城里人沒有什么兩樣”。
在岳西采訪時,郭沛森指著不遠處新投產的山東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健聯產項目二期告訴記者:“這個廠主要生產麥芽糊精、山梨醇、葡萄糖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目前,周邊已有四、五家企業入駐,形成了玉米淀粉深加工、服裝、食品、糧食物流等產業。
“我們看好這兒的區位優勢,原來到青島董家口港碼頭需要將近兩個小時,現在只需要半個多小時就可以了。明董高速建成通車為公司節約生產運營成本的同時,也將提升客戶滿意度。”山東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延春說。
如今的岳西,不僅實現“顏值”提升,即道路硬化率提升、綠化覆蓋率提升;更完成“氣質”蛻變,集體收入180多萬元,這個昔日的“臟亂差”村,正以“產業強、生態美、鄉風淳”的新姿態,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