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賺32億,中國最"土"的飲料大窯,愣是被華爾街那頭被稱為"收購之王"的KKR給死死盯上了。
這事兒乍看新鮮,細想卻直白得很:資本這頭狼,聞的不是汽水味兒,而是真金白銀的利潤血腥味,以及一條擠滿了中年男人們、油煙繚繞的燒烤賽道罷了。
這樁正在談的買賣,表面是把西北起家的汽水牌子送上國際資本舞臺,內里呢,實則是把中國飲料江湖這鍋本就滾燙的沸水,又狠狠攪動了一把。
提起那32億,大窯走的就是一條草根逆襲的狠路子。
沒啥驚天動地的配方秘聞,也沒走什么"小而美"精致風。
創始人王慶東蹬三輪起家,跟小賣鋪、小飯店打交道的年月里,硬是悟出了最“土”最實在的打法:便宜大碗,利潤足量管夠。
當別的汽水還在擠小瓶跟可樂拼刺刀時,大窯直接掏出綠啤酒瓶,520ml哐當一聲砸在燒烤攤油膩的桌上,五塊錢!你喝去吧!這分量,這聲響,就是明晃晃的"量價比"宣言。
這份量,這定價,放在滿是牛羊肉簽子和人聲鼎沸的燒烤攤上,就倆字——解渴!實在! 管它汽水氣泡夠不夠細膩?管它添加劑有多少?那綠玻璃瓶里冒泡的甜水水,就著油膩膩的燒烤和哥們兒的吹牛聲,灌下去的那一個暢快,就是硬道理。
北冰洋一小瓶5塊往上?漢口二廠賣到快十塊一瓶?在五六塊錢就能搞定的520ml大窯面前,那些"網紅"都得乖乖靠邊站。
大窯這路數,就是中國最“土”飲料的勝利,土得掉渣,也土得驚人地有效。
它像棵野蠻生長的草,硬生生在巨頭們沒怎么用心耕耘的縫隙里,鋪滿了全國燒烤攤、大排檔的冰柜,掙來的可是實打實、油漬漬的32億真金白銀。
餐飲渠道的買賣,更是大窯的命門,也是它土策略的核心精要。
它不是鋪天蓋地砸廣告擠商超,那樣成本太貴了,斗不過可樂芬達。
大窯聰明,它繞道,一頭扎進煙火氣最濃、競爭壓力反而稍小的餐飲腹地:火鍋噗嚕嚕冒著熱氣的店堂里,麻辣燙串串飄香的小店前,特別是滿桌啤酒瓶和燒烤簽的街頭小攤。
怎么讓攤主樂意進貨?給足利潤空間! 不到兩塊五的成本給到經銷商,終端建議零售價五塊,實際操作中攤主打上六塊甚至十幾塊,比賣啤酒利潤還厚實。
這種高分成、高毛利的打法,讓無數小老板們心甘情愿、爭先恐后地把大窯往冰柜里塞、往客人桌上推。
2024年頭大窯自己都透露了,超過85%的銷售額,全靠這些鍋氣蒸騰的餐飲小店撐著。
正是這股“泥土”里長出來的渠道掌控力,給了它如今豪賺32億的底氣,也最終引來了高處盤旋的禿鷲——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
“華爾街收購之王”這名頭可不是白叫的,KKR可是全球私募圈出了名的狠角色。
它這次瞄上大窯,打的可不只是“投資”的溫情算盤。
傳聞是要買下高達85%的股權,直接把控話語權。
這架勢明擺著不是來錦上添花的,是來徹底操盤的。
為啥是大窯?原因也透著資本的赤裸:一饞盤子大——32億年營收,西北那些老牌汽水如冰峰、北冰洋加起來也趕不上;二饞位置穩——它牢牢卡住了“草根消費”、“餐桌社交”這個超大規模、且國際巨頭滲透有限的下沉餐飲市場;三饞“蜜雪”影——KKR也好,其他資本也好,多少在盤子里土得掉渣但橫掃全國的蜜雪冰城身上嘗到了巨大的估值甜頭,大窯在汽水領域活脫脫就是這個模式的最佳翻版,便宜量足渠道扎實網點密布。
說到底,資本才不管你汽水是什么口味、配方加不加料,更不在意你瓶身上印的吳京舉杯有多“硬漢”情懷。
資本流的,是回報的血。
然而這樁被看好的“姻緣”,表面光鮮,背地里橫著好幾道坎兒,哪一道都能讓這瓶5塊錢的大汽水變了味兒。
頭一道就是健康關。
現在消費口風一轉,年輕人吃串串看到大窯那配方表上人工色素安賽蜜的排列組合,眉頭能皺成川字,心里就嘀咕:“氣泡水去冰,謝謝。
”這添加劑爭議像個甩不掉的標簽,嚴重影響它往一二線城市、往更在乎健康的年輕人群擴張的腳步,只靠燒烤攤油膩的消費場景,未來增長的天花板眼見著就壓下來了。
大窯自己也急,急著摘掉“燒烤專屬”帽子,今年一溜煙推出氣泡茶、礦泉水、能量飲料、豆奶…玩起多品類沖鋒。
可惜水花平平,沒能復制玻璃瓶汽水的驚艷戰績。
創新瓶頸讓它有點像個剛學會種地的農民突然想做滿漢全席,心比天高,火候卻欠了太多。
另一個要命的難題,是它的立身之本——“價格”還能堅持多久?這便宜大碗高毛利的模式,門檻其實不高。
一旦資本驅動瘋狂擴張,或者競爭對手直接用更低價格(哪怕少賺點)搶你的燒烤攤,你大窯怎么選?是拼著壓價自損利潤空間保市場份額?還是咬牙提價,看著曾經忠實的老主顧罵街?這條路走岔了,渠道的堡壘說倒就倒。
如果KKR真的最終入局,拿下絕對控股權,大窯的未來劇本怕是得徹底重寫。
資本的強力注入,固然能推動生產線擴張、品牌營銷上臺階,甚至加速沖擊全國品牌的目標。
但華爾街的“血統”里,可沒有“三輪車情懷”、更沒有“三輪車精神”,它刻著的是成本效益、快速回報、規模整合。
那些被王慶東當年在街頭巷尾摸索出來的、給渠道商讓足了利潤的“土辦法”,大概率會被更高效、但也更嚴苛的管理模式取代。
若渠道推力崩了,大窯賴以生存的攤頭陣地,頃刻就會失守。
吳京代言的那點粗獷情懷,在冷酷的資本回報率面前,一文不值。
所謂全國化品牌夢,也可能只是一頂鍍金的帽子,下面壓著的,是被迫改變靈魂的痛苦。
那時回頭看,那讓人豪飲解膩、一年堆出32億營收的廉價玻璃瓶,怕就成了一個被掏空了血肉的巨大符號——這瓶中國最土的“豪飲”汽水,還能痛快暢飲多久?沒人知道。
資本盛宴上的泡沫,會不會比玻璃瓶里滋滋作響的汽泡,更快破滅?這場來自華爾街收購之王的凝視,對這瓶出自草原的廉價汽水而言,究竟是打開新天地的大門,還是徹底送它走向終結的開始?大概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