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芒果迎來大量上市期。路邊水果店里,芒果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品種十分豐富:有的大如拳頭,有的小似雞蛋;有的外皮青綠,有的金黃奪目;有的甜如蜜糖,有的微酸開胃,各有特色,供人挑選。
店主一邊將它們壘成金字塔狀,一邊熱情地做著介紹,不少人都會問問價格,但購買的卻寥寥無幾。是大家都不愛吃么?還是別的原因?
我把疑問發布到網上,看了網友評論區的解釋,才明白這4個扎心原因才是最現實的。
第1個原因:科技狠活我們扛不住。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咱們在買芒果的時候,芒果外面基本上都會包一張白色的紙。
起初我一直覺得這張紙肯定是為了防磕防撞或者是加一張紙吸收芒果散發出來的水汽,避免芒果腐爛變質。直到我昨天收拾冰箱里芒果的時候,發現這個紙味道怪怪的。于是特意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紙并不是普通的紙。它的目的也不是讓芒果防磕防撞或者吸收水氣。
芒果嬌嫩,若成熟后采摘運輸,到消費者手中易發黑腐爛,因此果農會在其未成熟、尚青硬時采摘。為讓芒果運到水果店時呈金黃色,商販會用刷了生石灰混合物的白紙包裹催熟,這是果農商販皆知、消費者卻多不了解的方法。芒果、香蕉等熱帶水果被包裹裝箱后會散發水汽,與生石灰結合產生熱量,從而實現催熟。
這種加熱的過程還會促使芒果釋放出乙烯氣體,對芒果進行催熟,咱們市面上買到的芒果包括電商平臺賣的芒果,用的都是這種催熟方法,但是我們要知道這種生石灰對人體是有害的,生石灰里面的有害成分,通過果皮滲入到內部,等到我們吃的時候,這些有毒物質也會被我們吃進身體中。
第2個原因:現在的芒果真的是越來越貴。
我記得以前在菜市場買芒果的時候,也就是兩三塊、三四塊一斤,可是現在就連最便宜的小臺芒都要十幾塊,而像是貴妃芒、象牙芒或者更好一點品質的芒果,價格要更貴,二三十塊一斤,一個大一點的芒果都要超過一斤了,如果多買幾個,錢包都在滴血。
而且芒果終究也不是什么必需的消費品,可吃可不吃的東西也就沒有必要花這么多的錢去買了,畢竟現在一斤上好的五花肉也才18塊錢,雖然說這跟消費降級有關系,但現在的水果貴得離譜,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像現在剛剛上市這一段時間,大家為了吃個新鮮勁兒,花費的錢也就更多,興許等再過一段時間芒果大規模上市了,價錢能夠便宜一點。
第3個原因:吃起來麻煩,嘴巴還不舒服。
芒果吃起來頗為麻煩:剝皮切塊或直接啃食,都容易弄得滿臉滿手,沾到衣服上還難清洗。若是催熟未透的芒果,吃后嘴周會發麻發癢,這其實是過敏反應,過敏人群更是碰不得。 上學時,同宿舍有個姐妹對芒果過敏。一次她吃了含芒果干的梅子干,出現呼吸困難、滿臉通紅、皮膚起包等癥狀,幸虧送醫及時,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第4個原因:虛假宣傳。
這些年隨著網商電商直播平臺的火爆,在各大平臺賣水果的商家也慢慢變多,最開始的時候還都是很平常的售賣,但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經常會刷到一些賣慘營銷,佝僂著背的老爺爺,背著一筐芒果賣不出去,著急地哭,而這種賣慘營銷慢慢的被更多人學會,以至于我們打開平臺去搜索購買芒果的時候,發現大多數都是這個樣子,而各大網紅也會誘導農民進行賣貨。
好好的芒果標題也都變成了“幾十萬斤芒果滯銷急哭老人”這樣的標題。我們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抱著助農的心去購買,結果買到手之后芒果又小又難吃,收到的芒果全都是青色和綠色的,只能放著,等到放個三五天之后想要吃的時候,它表皮已經變得皺巴巴,內部已經開始缺水泛黑,最后幾十塊錢就這么打水漂了。
而像是這種賣慘營銷多了之后,消費者們就會對它形成一種心理的抵觸,也就不愿意在網上去買芒果了。
芒果滯銷并非消費者之過,而是果農、經銷商及直播平臺逐漸做差了口碑,信任崩塌后難再讓消費者買單。如今不少果農轉向深加工,將芒果制成干、醬、軟糖等,既便于儲運,又能賣好價。 我家愛喝調配飲料,比如楊枝甘露,以前買芒果自制果醬,現在直接網購冷凍純芒果醬,劃算又干凈。分裝冷凍后,用時加椰奶、西柚等,就能做成好喝的楊枝甘露,我也因此很少買芒果了。
其實不管是什么水果,我們既然愿意買,那就肯定是沖著它的口感口味以及營養價值去的。果農一味地往上面打農藥,用化肥,中間的經銷商用各種的添加劑、催熟劑,終端的水果店老板一味地加價,最終才會導致水果不好賣。
您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