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楷”是已故田英章先生在歐楷《九成宮》的基礎上,參以顏、趙筆意,舍棄歐楷險絕,專注于端正、規范的個人風格楷書,其特點是端正、規范、勻稱、平衡、溫潤、秀美,非常符合大眾審美,深受部分民眾喜愛,還因此被一些人捧為“當代楷圣”。
“田楷”作為一種個人風格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空間,能夠吸引一些粉絲也是基于審美共鳴,這本無可厚非。
藝術審美本身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有人喜歡的就有人不喜歡,沒有哪種風格可以征服所有人,也不會有人能夠包容所有藝術風格。
然而當今民眾對于“田楷”的喜惡卻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引發輿論爭斗,這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思考其原因所在。
針對“田楷”的輿論充斥網絡,細品起來,除了少數針對藝術角度的客觀、理性評價之外,大多數都是低俗的謾罵、詆毀和嘲諷,毫無專業性可言。攻防雙方惡語相向毫不示弱,似乎都在拼死守護著自己的信仰陣地。
古今中外似乎罕有一種個人風格會引發如此激烈和廣泛的輿論爭斗,這種現象深刻的反映出國人固有的二元對立思維缺陷。
所謂二元對立思維就是非好即壞,非此即彼,非敵即友的慣性思維,二元對立思維讓國人喜歡激進的喜惡選擇。
喜歡的就一定要極力推崇,將其完美化,即便有缺點也要強辯成優點。不喜歡的就要盡力貶低,即便有優點也要陰謀化。
針對田英章先生和“田楷”,在二元對立的思維下,喜歡的人將田英章先生捧為“當代楷圣”,將“田楷”捧為“天下第一楷書”。
有人捧就有人踩,捧得越高踩得越狠,被捧成神的,一定會被厭惡者貶成蟲,于是針對“田楷”的輿論爭斗也就愈發激烈。
二元對立思維的最大問題,無視了藝術的多元化,這種極端化的審美態度,使得正常的藝術討論淪為無意義的罵戰。
歷史上,類似的二元對立爭論并不少見。比如唐代的“羲獻”之爭,宋代的“蘇黃米蔡”派系之爭,甚至近現代的“碑學”與“帖學”之爭,都曾引發激烈的辯論。
但不同的是,古人雖各有所好,仍能保持對藝術的敬畏,而今天的爭論卻往往淪為純粹的情緒發泄。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二元對立思維不僅影響藝術討論,還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政治、經濟、娛樂等領域,我們同樣能看到類似的極端化現象——人們熱衷于站隊、互扣帽子,卻很少進行真正深入的思考。
回到“田楷”的問題,我們應當認識到,藝術風格本身并無絕對的高下之分。田楷的個性和唯美是其優勢,但追求規范化則是它的局限性。
理性的態度應該是:既承認它的創造價值,也不盲目神化;既能欣賞它的美感,也能客觀指出其缺陷。
藝術審美需要最基本的包容,要允許各種風格共存,不能因為喜歡花就要將草鏟除殆盡,讓藝術的空間變得單調和乏味。
書法藝術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多樣性,從篆隸的古樸,到行草的奔放,再到楷書的嚴謹,每一種風格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如果我們能跳出二元對立思維的桎梏,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藝術,或許就能減少無謂的爭論,讓書法回歸到純粹的審美與傳承之中。畢竟,藝術的本真,不在于誰對誰錯,而在于它能否觸動人心,激發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