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年代,“禮貌”在社交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元素,《三字經》中一句“親師友,習禮儀”就強調了禮儀的重要性,前者指親近老師、朋友,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而后者則是指學習禮節與規范。在網上,博士經常看到有所謂“熊孩子”的新聞資訊,個人認為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熊家長”,他們要么干脆自己就不知禮,要么沒有好好地對孩子進行教導。
其實,在外面講禮貌的好孩子都不是天生的,明理的父母長輩肯定曾經教育過。今天,博士就想和大伙分享一件相關的趣事,同時這件事又和“游戲”有關,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寓教于樂”!不得不說,有時候所謂的“電子游戲”會比我們想象中更有教育意義,而且不會被孩子們抵制。一些合適的游戲竟然能夠成為《三字經》的平替,且更加具有說服力!
近期,日本玩家社群中,一位昵稱ID為“daimon1014”的玩家分享了自己的神奇操作,他發文表示:兒子因為沒有向老師問好而被訓斥,我就讓他玩了這個游戲。然后,附上了一段老游戲運行的畫面,整個帖子短時間吸引了140萬次觀看,相當地火爆!到底發生了什么呢?什么老游戲能夠凸顯禮貌的重要性呢?博士帶大家來看看具體細節。
原來樓主九歲的兒子因為沒跟老師打招呼而被責備了,父母得知后自然擔起教育的責任,媽媽雖然已經“嘴炮”過一輪,但是看樣子兒子似乎沒有往心里去,“不就是沒打招呼嗎,有什么大不了的”。爸爸見到這種情況,靈機一動,搬出收藏多年的老游戲《決戰富士山(英語:Karateka)》,讓同樣喜歡游戲的孩子親身體會什么叫做“不打招呼會變地獄級難度”的現實!
《決戰富士山》是由喬丹·麥克納(Jordan Mechner)于1984年在Apple II平臺開發的動作游戲,老玩家們自然更熟悉紅白機版本,該作被視為《波斯王子》系列的前身,其實就是一款簡易的橫版卷軸游戲,操作空手道高手的玩家必須先打敗大魔頭城堡里的手下,最后擊敗大魔頭才能救得美人歸。故事非常老派,但是首創了“秒殺”機制,影響了后續各類射擊、角色扮演等作品。
那么,《決戰富士山》和“禮貌”有什么關系呢?原來在游戲中,主角進入敵營、與敵人對峙時,若沒有先向敵人鞠躬(打招呼),對方的戰力會瞬間暴漲,戰斗難度激增,甚至敵人會無限涌出(當然,若鞠躬完沒有轉成戰斗模式,其實也會被敵人秒殺)。孩子只要體驗了,馬上就會明白講禮貌、打招呼的重要性!
這么一堂讓人莞爾一笑的“生活禮儀親子教學課”引發了熱議,玩家們紛紛表示:“真的可以從中學習禮貌”、“這根本是現實社會的模擬器啊!”、“沒打招呼=生活變Hard模式”、“現實中也是,沒打招呼會被當成敵人處理”等等。還有人指出:“教育不只是講道理,還要讓他親身體會”、“這比責備、寫反省文有效多了”、“爸爸真的很有創意”。
博士最后想說:日常生活里的“禮貌”其實從來不是虛禮,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緩沖帶,一聲招呼、一個微笑,就像游戲里的鞠躬,不是示弱,而是讓相處的“難度系數”降下來,很實用的!另外,文中的爸爸沒講《三字經》里的大道理,卻用孩子最愛的游戲,把抽象的禮儀變成了能感受到的、不那么抵觸的規則,這算是“寓教于樂”最生動的樣子,大家也可以學習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