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玄武門前,李建成一行停在玄武門前正要進,李元吉問守門官“門側為何有桐油?”
后者震驚,竟疏忽如此重要的細節。
原來,秦王手下剛潛進去準備伏殺太子,桐油可防止開門發出聲音。李建成雖疑,但想到自己朝堂上有那五人的擁護,定了定心,還是進去了。
片刻,門內傳來了喊殺聲……
被誤解的李建成
人們看歷史,會以成敗論英雄。玄武門之變中的李世民,殺伐果斷,有勇有謀,但李建成卻聲名狼藉,被認為成平庸之輩,最終被歷史淘汰。
可真實的建成太子真如此嗎?他成為太子,真的只是因為是嫡長子的原因嗎?不!真實的李建成才能卓著,絲毫不遜色李世民。
李建成的功績要從李家起兵說起。
隋朝末年,楊廣橫征暴斂,各地起義不斷。
太原留守李淵在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等人勸說下打出“廢昏立明,安定隋室”的旗號起兵。
起兵之后,李淵派手下各路將領率領軍隊開啟征伐。第二年,李建成率軍攻進長安,占領隋朝首都。
李淵立楊侑為帝,史書上叫隋恭帝,自任丞相,封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一年后,李淵建立唐朝,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隨后,李建成便以太子身份帶領軍隊平叛,開疆拓土。三年后,李建成征討盤踞山東的劉黑闥。劉黑闥之前被李世民征剿,但未徹底平定。
李建成采取“剿撫并用”的方略,一方面軍事打擊,一方面撫慰民心,最終成功平定,為創業初期的唐朝送上第一份大禮。
除了外戰,李建成內政也頗有功績。李淵稱帝后,李建成主要以太子身份輔國監政,協助李淵制定典章制度、官僚體系,對唐朝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輔國期間,李建成慧眼識人,不僅為朝廷推薦了多位優秀人才,更得到五大才俊的鼎力擁護。
若這五人在,可能玄武門之變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肱骨之臣
要說李建成手下的第一人,那就是魏征了。
魏征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非常有名的言官,甚至在民間傳說中還被授予“人曹官”這一神仙職位。
魏征與李世民的君臣情更是被傳為佳話。但殊不知,魏征并不像杜如晦、房玄齡、尉遲恭那樣是李世民集團的創業股東,是后期加入的,而且還是競爭失敗后被迫加入的。
魏征早年家境貧寒,最開始在瓦崗寨李密麾下,無奈不受重視。投入瓦崗不久,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征便在竇建德手下效力。
但幾年后,竇建德被李世民擊敗,魏征又加入唐朝任職,做太子洗馬。
在追隨李建成期間,魏征軍事上為太子獻策。特別是后來劉黑闥再次反唐,魏征建議太子“剿撫并用”最終成功。
朝堂上,魏征清楚地認識到李世民是太子潛在的對手。
于是,魏征多次向李建成進言,一定要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防秦王。但后者不愿手足相殘并拒絕。
不過,一個好的團隊,不僅要有智囊,還要有武力擔當。薛萬徹和馮立便是太子手下的武力值天花板。
薛、馮二人是李建成手下最重要的將領,跟隨李建成南征北戰,在唐朝前期統一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朝前期征戰,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以后,河北地區仍然有竇殘部活動,李淵命李建成帶兵出征,薛馮二人便是軍中將領。
二人作戰勇猛,經驗豐富,乃沙場之悍將,不僅立下軍功,還受到李建成賞識,逐步成為東宮武將的核心成員。
而且,劉黑闥二次反唐期間,李建成“剿撫并用”進行平亂,薛萬徹便是剿匪的主要將領之一。
因功勛卓著,薛萬徹成為東宮將領,訓練府兵,部署防務。
馮立被任命為翊衛車騎將軍,負責關中西部的防務。他們的軍隊戰力強悍,是李建成抗衡李世民的重要資本。
除了這三人之外,建成太子還有可靠的幫手,他就是王珪。王珪是唐初名臣,早年間追隨李建成,任職太子洗馬,為其建言獻策。
王珪在處理國家事務方面很有能力,他勸諫太子,亂世百姓生活艱難,要施行仁政,與民休養生息。
同時,在朝堂上,王珪針對李世民的勢力制衡,他建議李建成結交李淵后宮勢力、主張收攬地方兵權,防范李世民的勢力擴張。
同時他還為李建成招納賢才,武將馮立便是王珪推薦的。
在朝堂上有這四位才干,李建成也算是是有穩固的根基,而在地方上,李建成也有一強大的后盾。
他便是羅藝。羅藝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將領,早年割據幽州后歸順大唐。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羅藝并非《隋唐演義》中羅成的父親,真實的歷史上并沒有羅成這個人,這是小說的杜撰。
唐朝建立一年后,羅藝宣布歸順。不過,因為之前與李世民有過節,他便逐漸向太子李建成靠攏。
這之后,羅藝便成為李建成在北方的重要助力,之后還爭取北方其他勢力為其效力。
而在李建成平定劉黑闥動亂的時候,羅藝也在后方為其提供糧草等物資,讓其沒有后顧之憂。
總的來說,這五人能力突出,在軍隊、朝堂、邊塞都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是李建成團隊的首發主力。
但是很可惜,在玄武門之變這一對李建成一生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中,五人都沒有參與。
那他們都去了哪里?難道他們背地里投靠了他人?
步步為營,釜底抽薪
原來這一切都有李世民在背后籌謀,讓這五個人根本無暇顧及李建成。
當時魏征在朝上巧言善辯,李世民一派也實在沒有與之對抗的人,于是便決定將其調走。你不是喜歡煽風點火嗎?你不是喜歡說讓太子防備我嗎?那好啊,那就換個地方說。
當時的李世民是天策上將,自然擁有官員職位調動的權力。因此在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將魏征調走了,讓其前往河北地區。
至于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河北地區剛經歷過劉黑闥叛亂,政局不穩,需派人到當地穩定局勢。于是,李建成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智囊被摘走了。
不過,缺少一個無傷大雅,但在這之后,李建成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助力一個個離去。
當時在東宮輔政的王珪,權力大,人脈廣,影響大,不能輕易將其調走,李世民便換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抹黑。
畢竟皇家一脈最忌諱的便是官員摻和皇家事務。
不久后,李世民來到父皇李淵面前,表示王珪和韋挺挑撥他跟太子的關系,想要禍亂朝綱。
李淵聽后,自然大發雷霆,直接將二人叫了過來,撤下了王珪的職務,讓其提前告老還鄉。
至于貼身保護的馮立、薛萬徹,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二人隔開。
李世民特意在動手前一天找到李淵哭訴,稱“建成、元吉與尹德妃、張婕妤私通,且欲殺臣,似欲為王世充、竇建德復仇”。
李淵起疑,李世民又說而且動手地點就在昆明池(長安城外),李淵此時宣布第二天召見三個兒子入宮,打算親自詢問、調解。
根據此時規定,太子面圣,只能帶少量侍衛,于是馮、薛二人便留在東宮待命,失去了玄武門事變的入場券。
至于外援羅藝,李世民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當時突厥頡利可汗趁新朝不穩,率領軍隊趁機進攻,邊關告急,狼煙四起。
朝廷急需要一員大將鎮守邊關。于是,李世民及其幕僚順水推舟,表示羅藝長期戍邊,經驗豐富,必當重任。
李淵聽后十分同意,李建成也無奈答應。看著羅藝遠去的身影,李建成心中憂心忡忡。回頭一看,卻發現自己身邊竟然一個人都沒有了。
而看著李世民身后的尉遲敬德等人,李建成知道,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隨后,他便決定與李淵吉一起埋伏李世民。
而李世民提前得知這件事,在玄武門設下陷阱,將李建成等人一網打盡。
至于李建成的得力干將,李世民并沒有將其殺害,有一部分還加以重用,也算是一代明君吧。
不過,若是那五位都在場,是不是結局會不一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