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聊天經歷,前兩分鐘還聊得熱火朝天,在你興致勃勃回完一條消息后,對面的人突然不見了;
你在對話框那邊等了又等,那邊仍舊杳無音訊,你的熱情也在等待中被消耗殆盡。
你不知道對面在干什么,你也不知道為什么聊天就這樣戛然而止,你有點失望,又開始內耗:
是不是我回錯了什么話?是不是對面不要理我,就這樣在自我否定中變得低落,痛苦。
就像韓劇《黑暗榮耀》里,樸妍珍的秘密被她老公發現,老公對她氣憤又失望,采取的就是這種新型冷暴力式的溝通方式;
樸妍珍回家質問老公:“你看到我發的消息了嗎?看到了為什么不回?”
男人就淡淡地表示:“我回了,我回的是沉默”。
這種像幽靈般毫無征兆、突然切斷聯系的聊天方式是一種“新型冷暴力”——社交Ghosting(失蹤式社交);
Ghosting的英文原義是“幽靈,鬼魂”,社交Ghosting指的是聊天中或者社交中,突然像“幽靈”一般消失,是一種典型的失蹤式社交。
新型冷暴力:社交Ghosting
這種新型冷暴力還存在蔓延趨勢,心理學相關數據表明:
約有50%的線上交友者經歷過“Ghosting”以及“被Ghosting”,這種現象在匿名社交平臺上更普遍;
其中76%的受訪者在親密關系中也至少遭遇過一次社交Ghosting,35%被ghostong的人還因此產生長期的自我懷疑。
對于內傾型性格以及擅長自我歸因的群體來說,Ghosting帶來的傷害十分明顯;
當正常社交突然被對方終止時,他們會不停思索社交終止的原因。
而他們不擅長客觀歸因,或者無法在別人身上找到合理解釋,因此會把問題根源拋到自己身上,進而衍生出自我懷疑與否定;
來自美國的心理學研究顯示,52%的人在經歷過Ghosting后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社交回避行為;
即不愛與人社交,害怕社交,厭惡關系突然被終止等,更有40%的受害者會發展為輕度抑郁。
由此可見,這種新型冷暴力對人的傷害不容小覷,而大部分采用Ghosting的人并非惡意傷害,而是缺乏溝通能力;
采取Ghosting的是因為不知如何體面結束關系,而選擇逃避。
然而對于被Ghosting的人來說,他們又有什么錯呢?
如何應對社交Ghosting?
其實,不管是惡意還是非惡意的社交Ghosting;
最合理的解決方式就是做好心理學家Adler口中的課題分離(Subject Separation),再進行合理歸因。
完成課題分離在所有社交關系中都十分關鍵,你不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與行為而產生負擔,他人的情緒與選擇這是他人需要解決的課題。
就像遇到社交Ghosting時,你不必思索為什么這段關系突然終止,你需要明確你是否有做過傷害關系的事;
如果怎么也想不起來,那么你不需要為關系的結束而感到抱歉,感到失落。
關系的結束并非你能左右,這是對方的選擇,這是他自己的課題,你應該做的就是尊重他的選擇,既然他要選擇消失,那么你大可以放他離開。
這就是課題分離,理清與他人的界限,不過度干涉他人選擇,更不過度內耗。
這也是第二點合理歸因的前提,歸因方式(Attributional style)是心理學術語;
一般可分為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內部歸因即找自身原因,自我反省,外部歸因則是看到問題的客觀因素;
比如,當有人社交Ghosting時,你會意識到他可能自身存在溝通缺陷,或者他可能無法擁有經營長期的,親密的社交關系的能力;
也會意識到對方身上存在的客觀因素導致他自己如幽靈般消失,這其實與課題分離有著共同點——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當然也要合理認知對方Ghosting的原因,如果這是一段你十分珍惜的關系,你可以試著去溝通,看看對方的消失是否有著深層次原因;
比如當天工作生活十分疲憊,處于低能量狀態,無法及時回復消息;
比如對方可能處于情緒低谷期,遇到了重大生活事件等,需要獨處。
反之,面對惡意的Ghosting大可放棄,放棄是相互的,既然對方已經故意Ghosting,那么他就沒打算珍惜,你又何苦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