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挺熱。但高溫,擋不住上海海洋大學“暑期教授博士服務團”的腳步。
【相關閱讀】躬身塘口魚池,扎根田間地頭!二十年來,這支教授博士服務團一次次“再出發”
前幾天,服務團第十二團的數位教授、博士,冒著三十八九度的酷暑,一早驅車兩百多公里,來到南通鑫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一進入公司的鰻苗培育車間,公司總經理沈軍便迎了上來。“今年真是歷史罕見的‘鰻苗大年’!”他指著池中的鰻苗向服務團成員說,“今年1月,白仔鰻收購價還高達20元一條;到了3、4月份,直接降到了3.7元一條。我們所有的培育池都滿倉了,算下來最終成本均價在7元一條左右。”
沈軍的話語也透露出培育的艱辛:“這么高的密度,培育難度太大了。往年這個時候,1月份收購的鰻苗早就達標了;可今年,養到7、8月份,還是沒法為日本等地的供應商供貨,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服務團的博士生,“我們這些靠經驗吃飯的企業,太需要你們這樣懂專業、肯扎根一線的年輕人了。”
翌日,服務團馬不停蹄地趕到崇東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崇明區農委項目的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學以及崇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在該合作社開發了長江口特色魚類鰻鱺和長吻鮠的“棚塘接力”養殖模式。
劉利平教授看著眼前的養殖環境,肯定地說:“崇明太適合養鰻鱺了。這里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鰻鱺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如果能結合現有蟹塘搞種草養殖,準能養出高品質的鰻魚,打開高端消費市場不成問題,前景一片光明。”
“團隊不僅深入了解了鰻鱺產業在‘大年’里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困境,也見證了不同產業融合帶來的新活力。”李慷副教授告訴新民晚報記者,“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更讓我們堅定了為行業培養合格人才的責任與擔當。”
原標題:《鰻苗迎罕見“大年”!這支“教授博士服務團”點評:崇明太適合養鰻鱺了!》
欄目編輯:王蕾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