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映的電影《出走的決心》讓無數女性紅著眼眶走出放映廳。電影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李紅,曾在年輕時懷揣許多夢想,但為了那些“對別人來說更重要”的事,她一再妥協與等待。為了補貼家用而輟學,為逃離原生家庭而結婚,丈夫的自私與計較、“無償”的勞動、工作的失意、女兒的出生、隔代的出生……李紅在無休止的家庭束縛與個人自由之間痛苦掙扎,壓抑至極,50歲的她下定決心不再等待下去了。
電影《出走的決心》劇照
這部電影是一面鏡子,觀眾從中照見自己抑或是身邊人,有太多女性在“完美奉獻”中弄丟了自己,尤其是當女性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后,24小時無休帶娃的疲憊、身材走樣的自卑、與職場脫節的焦慮、“喪偶式”育兒的委屈……這些或多或少都曾經歷。
作家蘇小懶也在角色轉變中成長蛻變,從“全世愛”到“愛自己”,她的最新作品《愛自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想要告訴你:
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育兒的必修課。
這本書以女性成長和育兒為主題,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記錄了女性在生活困境和家庭育兒中跌跌撞撞,但她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勇敢向前的心路歷程,最終找尋到真正的自己。小懶相信每位媽媽在字里行間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Part1.女性成長
從自我忽視到自我認同的覺醒
一個人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因心境與閱歷的差異,面對同一件事時感受和選擇都是不同的。十幾歲乃至二十來歲時,我最害怕一個人去飯館吃飯。在我看來,一個人吃飯意味著孤獨、孤僻,連個朋友都沒有……
現在我不這樣想了,真的。當了媽媽后,我格外珍惜一個人吃飯的時光。
已經結婚生子的朋友一定會懂我的感受。帶小朋友出去吃飯,簡直就是對我們的折磨。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這個嚼不動,那個沒有了可孩子還想吃;蘸料打翻了,衣服上都是番茄醬;拉面扣在了地上,湯汁四濺……我一會兒擔心孩子吃不飽,一會兒擔心他喝了太多飲料,一會兒又怕他太吵鬧影響到鄰桌的客人,一會兒想萬一打碎了餐具要記得賠償,一會兒又覺得讓服務員打掃地面很難為情……
經常照顧孩子的朋友們,一定記得抽出時間,一個人去吃飯哪!
記住:不要有任何愧疚、猶豫和不舍。
正如前面我說過的,你需要“自私”一些,再“自私”一些。你需要享受美食對你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身心得到充分的滋養后,你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去承擔起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賦予的責任。請找出時間,好好照顧自己。
因為你,以及你的感受,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節選自第二章
先愛自己,其他的以后再說
《獨自去吃烤肉》
Part2.育兒理念
以尊重與平等為核心的新型親子關系
有一天晚上,因為一些瑣事,我著急哄小闊睡覺,結果和小群發生了爭執。經過十五分鐘的激烈爭論后,我發現小群是對的。但當時的我已被憤怒沖昏了頭腦,不論氣勢還是姿態,都帶著一股“今天非贏不可”的架勢。只要我大聲呵斥幾句,比如“回你的房間去”“你少胡攪蠻纏”“閉嘴,簡直無法無天了”或者“給我放尊重點兒”,就能立刻在氣勢上壓倒他,然后抽身而退,帶著五歲的小闊回房間睡覺。
這樣做最容易。說真的,我盡量讓孩子們覺得我們之間是平等的,在這個家,不存在誰必須聽從誰的情況,只有以理服人。但真的到了關鍵時刻,就好比泄洪的閘門即將打開,我即將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震懾他時,突然發現是我錯了。那個在我看來力量非常薄弱的孩子是對的。
我需要改變方向,或者收起我所有的力量和憤怒,停下來。現在,我不能讓情緒像洪水一樣傾瀉而出,相反,我得守住心中的那扇閘門,防止洪水泛濫。“你說服了我,我為我的態度和處理事情不夠公平向你道歉”——說出這些是件很難的事情。
我猶豫了大概十幾秒,在小群怒視著我,準備更猛烈地攻擊時,我強忍住自己不甘心輸掉的心態和以媽媽的身份震懾他的念頭,用盡所有的力氣說道:“你說得對,對于這件事,我的處理有失公平。對不起。”
小群本來要攻擊我,沒想到我直接認輸,他一下子愣住了。
而我趁他愣住的時候,因為覺得面子上有點兒過不去,迅速帶著小闊“逃”到了臥室里。
我躺在床上裹著被子默默地想:輸就輸吧,我經常鼓勵他不要服從權威,不要服從身份、地位和權力……此刻,就是最好的練習。
我今天選擇認輸和撤退,此后孩子們走出家門,面對力量懸殊的沖突時,才有底氣堅持和前進。
這樣安慰自己,好像舒服了很多。
節選自第三章
給孩子們澆水、施肥、曬太陽
《沖突激烈時承認自己的錯誤》
Part3.社會支持
構建更友好的育兒生態
在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我有幸結識了一位特別溫暖、值得信賴的朋友。她讓我開始敢于信任他人,她思路清晰,極具同理心,很容易就能理解他人的感受,而且她非常聰明。
每當我買了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也想第一時間分享給她。
每當我遇到難過、沮喪或痛苦的事情時,她總是默默地傾聽,從不急于給出任何建議。她會設身處地地從我的角度出發,深刻理解我的感受,并給予我足夠多的安慰。直到我的情緒逐漸平復,恢復理智,找到那條既對自己更有利又真正符合內心所向的道路,然后堅定地邁出步伐,繼續前行。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經歷了一件極其難過的事情,難過到我永遠不愿意再次提及。
那時已經是深夜十一點,我躺在床上,用手機給她發信息向她傾訴著內心的痛苦,淚水不禁滑落。她不知道我在哭,但是看了信息后,她說:“你現在出來吧,我們去找一家好的酒店住一晚,我陪著你,我陪你度過這段最難挨的時刻。”
我收到她發來的那條信息時,既驚訝又感動。不過,我告訴她我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小闊才一歲多,我不能拋下他們獨自去面對我的哀傷,他們需要我。已經步入中年的我深知,生活容不下這般奢侈與不負責任的選擇。
是的,拋下孩子去和閨密住酒店,對我來說,是很奢侈的事情。她告訴我此刻我只是我自己,現在是我最需要照顧和陪伴的時刻,我的孩子可以讓其他家庭成員陪伴。
“我現在只想照顧你。此刻你才最需要陪伴。”
我開始明白中年人,尤其是當了媽媽,需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的中年人,有了痛苦后,不需要偷偷藏起來獨自舔舐傷口。
那一刻,我是我自己。
我不是誰的女兒、妻子、媽媽,我就是我。
在我最脆弱、無助、痛苦、孤單時,我的朋友愿意暫時離開她的孩子、她的丈夫、她的家庭,只為了陪我度過那樣難挨的時刻。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社會支持”,指的是來自家庭、親友和社會網絡方面的精神或物質上的援助。父母、子女、伴侶、朋友等組成了一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當一個人的社會支持度較低時,一旦陷入抑郁情緒,往往難以自我排解;而較高的社會支持度,則對維護心理健康極為有利。
倘若在家庭關系中未能得到足夠的支撐,當伴侶無法給予所需的慰藉時,別擔心,我們還有朋友。
節選自第五章
還是有那么多人愛著你,因為你值得呀
《來自朋友間的精神支持》
中國當代作家馬伯庸這樣評價《愛自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養娃容易教娃難,做家長容易做好家長難。本書作者既是個情緒專家,也是個倆娃之母,可以說既有多年潛心研究的理論高度,也有跌跌撞撞的實踐經驗。她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案例與故事告訴我們:知娃莫如知己,做對了父母,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幸福。
蘇小懶
·新浪微博粉絲328萬
·2022年微博十大影響力大V
·2022“好書大賞”年度出版作家
作家,曾任《讀者·原創版》主編,兩個“皮猴子”的媽媽。出版“全世愛”系列、《耳無塵事擾》、《不懂浪漫的男朋友》等16本書,文風輕松幽默又不失溫柔細膩。
蘇小懶關注女性自我成長,也主張開放、民主、科學的家庭教育,希望為建立“兒童友好型社會”貢獻自己微薄而堅定的力量。
育兒這條路,
從來都不是鋪滿鮮花的坦途,
它荊棘叢生、坎坷不斷。
生活里縱然雞飛狗跳,
愿你依然能夠好好愛自己。
獻給每一位在育兒道路上
艱難跋涉的媽媽們,
你們從不孤單。
——蘇小懶
責任編輯:陳宥云
責任審校:賈玲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