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紅十字會志愿服務隊的13名青年學子,帶著精心準備的醫療器械與愛心物資,走進合肥市新站區的湖語時光、少荃府等社區,開啟了為期3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支由中醫專業、中西醫專業、中醫兒科專業、康復治療專業、藥學專業學生組成的隊伍,以“用專業技能解民憂,以青春力量暖民心”為宗旨,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基層所需,用專業所學為百姓繪就夏日里的一把把“清涼扇”。
汗與暖的雙向奔赴
7月4日清晨,湖語時光小區的廣場上,志愿者們剛擺放好義診的物資,汗水便順著額角滑落。“同學,快來樹蔭下歇歇,我給你們拿了礦泉水!”小區物業管理員王大姐拎著礦泉水匆匆趕來,身后跟著幾位居民,有的遞紙巾,有的搬板凳。原本計劃在廣場開展的血壓測量、推拿理療服務,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很快轉移到通風涼爽的一樓大廳。
“小姑娘,我這血壓一直都高,在吃降壓藥,你給量量現在血壓是多少?”65歲的張奶奶拉著中西醫學專業大二學生張雨寒的手,指著自己的右肩。張雨寒詢問完奶奶的基本信息,給奶奶測血壓,“奶奶,您現在的血壓是146/92,還是有點偏高,但沒有特別嚴重,還是要聽醫生的話,堅持吃降壓藥啊。”張奶奶說:“那我就放心了!你們這些孩子,比我家孫子還貼心。”
這樣的溫暖互動在義診中繼續進行。當志愿者們為居民推拿時,有小朋友悄悄為志愿者扇扇子;當推拿結束后,大爺大媽們總不忘念叨“天熱別中暑”。“原來被需要是這樣幸福的事。”張雨寒在日記里寫道,“汗水流得再多,聽到一句‘謝謝’就覺得值了。”
書與夢的童趣連接
下午的捐書活動,成了孩子們的歡樂海洋。當志愿者們把帶著墨香的書本、文具分發到三十多個孩子手中時,二年級的小宇立刻拆開包裝,好奇地看著各式各樣的文具,又拿起了“宇宙飛船”與志愿者分享。“老師,你看我做的火箭,能飛到火星呢!”他舉著積木跑到中西醫專業學生楊百慧面前,眼睛亮晶晶的。
楊百慧蹲下身,指著“火箭”說:“這飛船少了個‘能量艙’哦,就像我們的身體需要氣血滋養一樣。”她順勢給孩子們講起中醫里“氣血運行”的簡單道理。原本羞澀的孩子們漸漸放開,把自己的玩具、畫作一股腦分享給志愿者,活動室里滿是歡聲笑語。
“我們不僅要送書,更要種下對知識的向往。”隊長劉小姚說。志愿者還為小朋友們講解“為什么夏天要喝溫水”“勤洗手有多重要”,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接觸健康知識。
序與情的無聲共鳴
7月6日的少荃府小區義診,因場地限制只能設置一個血壓測量點。看著排起長隊的居民,志愿者們有些犯難,剛想提醒大家有序排隊,站在隊首的李大爺突然轉過身,對著身后的人群喊道:“大家伙聽我說,孩子們大熱天來服務不容易,咱都排好隊,別讓人家為難!”
一句樸實的話,讓原本有些嘈雜的隊伍瞬間安靜下來。輪到李大爺測量時,他拉著志愿者的手說:“我兒子也是學醫的,知道你們辛苦。你們能來社區給我們看病,比送啥都強。”測量結束后,他還主動當起“秩序員”,幫著引導后面的居民。
這樣的理解與尊重,讓志愿者們備受感動。中西醫專業學生穆王月說:“在少荃府,一位阿姨測完血糖后,特意回家拿了鹽汽水,非要塞給我們。那一刻我明白,基層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實實在在’。”
知與行的青春答卷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志愿者們服務居民達206人次,通過血壓測量、推拿、健康知識講解、捐書等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切實為社區居民送去了關懷與溫暖。
此次“三下鄉”活動中,該校學子用專業技能解民憂,以青春力量暖民心,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緊跟黨走、拼搏進取的昂揚風貌,書寫了屬于當代青年的擔當答卷,在基層實踐中綻放出了青春的絢麗之花。
通訊員 趙倩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