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市場熱銷的保時捷,如今正經歷著銷量滑坡。7月8日,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保時捷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銷售數據。全球累計交付146,391輛汽車,同比下降6%,延續了近年來的下滑趨勢。
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僅為21,302輛,同比暴跌28%,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區域。這一表現標志著中國市場在保時捷全球版圖中的重要性持續下降——從曾經的全球第一大市場,現已滑落至北美之后的第三位。
保時捷
北美市場上漲,中國市場下滑近三成,保時捷全球市場分化?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保時捷在全球各區域市場表現呈現明顯分化。北美市場成為唯一亮點,交付量達43,577輛,同比增長10%。
保時捷官方表示,北美市場的增長得益于產品供應改善以及針對進口關稅上升采取的價格保護策略。
至于歐洲市場則表現,相對疲軟。具體而言,保時捷在德國本土市場銷量為15,973輛,同比下降23%;歐洲其他地區市場銷量35,381輛,同比下降8%。
銷量概況
對于這個表現,公司解釋稱,德國市場下滑部分源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當時有大量補課訂單集中交付。
其中,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據了解,保時捷在中國交付量從2021年的銷量巔峰持續下滑,這已是連續第三年下行。
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保時捷中國銷量同比暴跌42%,僅交付9,471輛,創下近十年最大單季跌幅。
保時捷
對于中國市場的大幅下滑,保時捷官方做出的解釋為“中國豪華車市場嚴峻的環境及激烈的競爭所致”。
公司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消費者需求快速轉變,給傳統豪華品牌帶來巨大挑戰。
不得不說,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國內消費者對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期待已經逐漸超越傳統豪華標簽。這可能確實會對保時捷的銷量造成一定的沖擊或者影響。
保時捷
調整渠道布局、推出新車、加速本土化等,保時捷已經著實調整
顯然,從保時捷官方發布的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其在全球市場的整體銷量呈現出一定的下滑態勢。
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僅北美市場實現了不錯的上漲態勢。其余市場中,即使在德國本田市場,保時捷的銷量也下滑了23%之多。
至于中國市場,由于市場格局逐漸生變、新能源汽車崛起等影響,其銷量同比下滑更是直逼三成。
保時捷
而且從2022年開始,截止到2024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連續三年下滑。如果2025年下半年,保時捷的銷量不能大幅好轉,那么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可能會呈現出“四連跌”的趨勢。
事實上,針對目前的局面,保時捷方面已經著手調整了。據了解,保時捷正縮減中國經銷商網絡,計劃到2027年將門店從150家縮減至100家。
同時,司正加快基于PPE平臺的新車型投放,并強化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研發。大眾集團CEO奧博穆明確表示,要將更多權力下放至中國市場,提升本土決策效率。
保時捷
產品層面,保時捷計劃推出更接地氣的純電Panamera(參數丨圖片)等車型,以適應中國消費者需求。同時,媒體消息顯示,大眾集團內部也在討論,讓保時捷與奧迪聯合在中國成立專屬研發和數字化部門。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2025年上半年保時捷電動化車型(含純電和插混)占總交付量的36%,同比增長14.5%。
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這表明公司在電動化方向取得一定進展。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市場仍面臨本土品牌的強力競爭。
保時捷
本文結語:
應該說,目前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并非單個品牌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傳統豪華品牌的集體焦慮。
當電動化與智能化成為核心戰場時,性能與操控的傳統優勢是否會在中國市場逐漸失去吸引力,值得思考。
好在從目前的消息來看,保時捷計劃放權中國本土團隊、加快新車型投放,并與奧迪聯合成立專屬研發部門。這或許將會對目前的局面有所助益。
畢竟,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和沖擊,保時捷這個曾經讓中國消費者加價搶購的德國豪華品牌,能否繼續引領風潮,應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此,我們希望,保時捷不斷為國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從而獲得更好的銷量和市場發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銷量數據,來源于保時捷官方,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825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