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極簡中國近代史系列的第18篇,感興趣的可以瀏覽前面章節。
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在中國歷史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運動失敗后,清廷肆意抹黑,刪改了大量太平天國的原始史料,將洪秀全等人妖魔化,這種思潮在很長一段時期都占據著統治地位。
第二階段:建國后一段時間內,因為一些不太能描述的原因,部分“歷史學家”又熱衷于為天國翻案,并將太平天國吹為一場反封建反壓迫,可歌可泣的農民運動。更有甚者,稱太平天國為中國帶來了共產主義的萌芽。
第三階段:近代以來,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日趨中立和客觀,既承認了太平天國統治手段和思想的落后,對被統治地區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害;同時也看到了太平天國正面的意義,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文明富強的進程。
那么真正的天國是什么樣子的呢?在我看來,既沒有那么神圣,更沒有那么不堪。簡單來說,他就是一場洪秀全等人致敬商鞅的復古變法運動,所不同的是,商鞅成功了,而洪秀全則失敗了。
1849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九年,老皇帝已經迎來了人生中的最后時刻,病體加重,國庫空虛。當年的財政結余僅有區區75萬兩。他頒下嚴旨,要求各地嚴查歷年來錢糧的積欠。
清理欠稅成了導火索,上面下了死命令,要求十個月內必須完成,在層層加碼以及各級大小官員的逐級盤剝下,民不聊生,廣西最先亂了。
為什么是廣西?首先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比較窮;其次,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廣東有大量流民涌入廣西,失業者加劇,會黨勢力趁勢而起。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之前聊過,就是廣西巡撫鄭祖琛,鄭巡撫一心禮佛,對各地的亂民不僅不加制止,并且秉持慈悲為懷的心態,能軟則軟,該放就放。
既然鬧事不用受到懲戒,那自然就盜賊紛起,四處劫掠。
嚴重到什么程度呢?一份來自日本的史料這樣描述當年的廣西亂局:道光三十年,廣東、廣西眾叛賊盤據于兩首交界之地,初時僅劫掠民財,繼則與官軍為敵,后竟攻城奪縣,出沒聚散無常。
連縣城都被攻占,這就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暴亂了,而是造反。
群雄紛起,或者說群賊紛起的混亂局面,給了聚集在紫荊山等地的拜上帝教眾一個天賜良機,既然有人在前面吸引火力,此時不舉事,更待何時?
1851年1月11日,洪楊等人在桂平縣金田村發動了起義。為啥要選這地方和這一天呢?其實都是有講究的。
首先這天是洪秀全三十八歲的生日,為此洪教主還專門為自己的后妃們寫了一首打油詩。
凡間最好是何日?今年夫主生誕日。天父天兄開基日,人得見太平天日。
也就是說,起義的日子是洪秀全等人精心選定的,以創立太平天國作為賀壽大禮,也迎合了他上帝兒子的身份,進一步神話自己,加強自己的權威。
至于地點的選擇也很有說法,起義是需要招兵買馬,需要錢的。看看桃園結義就知道了,要是沒有張飛的家底,劉關張三個人再有能耐也成不了大事。
而金田村也有個這樣的人物,就是韋昌輝。
韋家是當地的富戶,擁有土地二百六十多畝,不光顧長工自耕,還把一部分土地出租并放貸,因此也就有了充足的資金來保障起義的舉行。
而韋昌輝本人,也憑借帶資進組的優越條件,很快得到了洪秀全的承認,并躋身到太平天國的核心圈層,永安封王時,韋昌輝獲封北王,排名在智勇雙全的翼王石達開之前。所以說,有錢什么時候都好使。
從太平天國的舉事來看,雖然是農民運動,但是考慮的很是細致,面面俱到,整個流程也是有條不紊,充分體現了整個天國當時領導班子的高效和嚴謹。
楊秀清和馮云山極富謀略,心思縝密;蕭朝貴勇猛過人,不怕死;石達開和秦日綱則為人義氣,有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至于洪秀全,雖然只會寫寫打油詩,但有著天父之子的特殊身份,對拜上帝教的信眾來說,有著極強的凝聚力。
這就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創業團隊,已經幾乎足以媲美歷史上的劉邦集團和朱元璋集團。不過這還不是太平天國最牛的地方,真正讓這支團隊變強大的,其實是他們的管理理念。
在《太平天國起義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是時秀全立即通告各縣之拜上帝會教徒集中于一處。前此各教徒已感覺有聯合一體共御公敵之必要。彼等已將田產屋宇變賣,易為現金,而將一切所有繳納于公庫,全體衣食俱由公款開支,一律平均。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只要你加入太平軍,就要把家里的財產全部變賣掉,然后將變賣的現金充公,至于以后的衣食住行,都有軍隊統一管理,平均分配。
除了這一大原則,在《太平條規》中還有著更加細致嚴謹的規定,比如說要熟識天條,早晚朝拜等,這是在強化思想上的控制;不得抽煙喝酒,不得順上逆下,這是要培養道德素質。
同時還嚴格的規定了等級,尊卑,決不允許僭越,這就增強了服從意識。
但這些規定都還不算狠,最絕的是成立男營女營,不得授受相親。即使夫妻也必須分開不得相見。這一條則徹底的摧毀了傳統的社會根基,搭配上前面的各條,就把太平天國徹徹底底的變為了一個軍事組織。
當我們深入去了解太平天國這一段歷史時,我們就會發現。洪秀全給眾人畫了一個很大的餅,要去尋找心目中的天堂,要在天堂那里創建一個無人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但實際上,太平天國內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純軍事組織,一切的行動都是服從于打仗。他們不事生產,靠掠奪來存續。這樣的組織擁有很強的戰斗力,但是卻極度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他們全民皆兵,一切都為戰爭而服務,每攻占一座城市,就會把平民編入各類軍營,每日里除了贊美上帝就是練兵打仗,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關于太平軍從事生產,經營城市的資料。
這一點,像極了商鞅的做法。當年商鞅在秦國搞變法,就是把秦國變的全民皆兵。平日里大家都是農民,努力種地積攢軍糧,收獲后就立刻搖身一變組成軍隊,開始攻伐六國。
商業什么的,統統不存在,在秦國,只有農民和士兵,而這兩者又可以無縫切換。想升官發財,沒有科舉考試一說,全靠軍功。戰場上拿回來人頭,憑借人頭多少論功行賞。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讓本來并不強大的秦國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最終完成了一統六合的壯舉。
而洪秀全等人,身上則有著明顯商鞅的影子,太平天國在成立初期也確實如秦軍一般,有著極強的戰斗力,短短時間就發展壯大,站穩腳跟,如果不是發生內亂,清朝也許要早幾十年滅亡了。
然而,畫的餅,總是要圓的;欠的債,總是要還的。
這種組織也有很嚴重的缺陷,就是過度重視軍事,導致社會生產力低下,人民過得苦。短期還可以通過掠奪保證生活質量,時間一長,則必然導致士氣消沉,人心渙散。
秦亡,有人說亡于秦始皇不恤民力,但又何嘗不是因為秦朝多年來搞軍事組織,百業凋敝,導致人民疾苦,讓社會早已處在崩潰的邊緣呢?
同樣,太平天國之亡,說是亡于天京之變,但實質上則是因為洪秀全遲遲無法兌現自己當初的諾言,無法帶領大家找到心目中的天國。頒布的一個《天朝田畝制度》,也如鏡花水月一般,看得見卻摸不著,一紙空文。
這種如清教徒一般的苦日子可以過,但不能一直過,當那些一直跟隨的老兄弟和新兄弟開始懷疑天國是否存在時,洪秀全的基本盤也就消失了,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哦對了,順便說一句,如果放眼近現代,類似的陷阱還有一個國家也踩過,就是前蘇聯。
陷入了跟美國的軍備競賽,大力發展軍工,忽視了輕工業的發展,莫斯科的主婦們,甚至買一個面包都需要排隊,人民過得不幸福,國家又如何能夠穩定長久呢?
好戰者,必亡于戰。
秦如是,太平天國亦如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