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房時,我們常聽到“房齡”和“產權期限”這兩個概念,很多人以為它們是一回事,但實際上區別很大。
搞混了它們,可能會影響貸款、稅費,甚至房子的未來價值!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倆的區別和影響。
一. 什么是“房齡”?
1、房齡 = 房子從建成到現在的時間,類似于房子的“年齡”。
怎么計算房齡呢?
從開發商完成建設并通過驗收(拿到《竣工驗收備案表》)那天開始計算。
2、房齡會影響什么呢?
貸款:銀行通常要求“房齡 + 貸款年限 ≤ 30~40年”,太老的房子可能貸不到款或年限縮短。
房價:同樣地段,房齡小的房子通常更值錢,老房子可能貶值更快。
居住體驗:房齡大的房子可能存在管道老化、電路陳舊等問題,維修成本更高。
比如:
某小區2010年建成,2024年出售,房齡就是 :14年。
如果銀行規定“房齡 + 貸款年限 ≤ 35年”,那么這套房子最多能貸:21年(35 - 14 = 21)。
二. 什么是“產權期限”?
1、產權期限 = 土地使用權的剩余年限,也就是這塊地還能用多少年。
怎么計算呢?
從開發商拿地那天開始計算,住宅一般是 70年(商業40年、工業50年)。
2、會影響什么呢?
房子到期怎么辦? 根據《民法典》,住宅用地到期后可以自動續期(可能要補繳少量費用),一般不會影響居住。
市場心理:產權剩余年限少的房子,可能讓買家猶豫,影響轉手價格。
比如:
開發商2005年拿地,2010年建成交房,2024年出售:
房齡 = 2024 - 2010 = 14年
產權剩余年限= 70 - (2024 - 2005) = 51年
很多人買房時,以為產權期限是從買房那天開始算,其實不是的,是從開發商拿地的那天算。也就是說,如果開發商拿了地,遲遲不蓋房,它的期限也是越來越短的。
三. 關鍵區別:房齡 vs 產權期限
四. 普通人最該關注什么?
1、買房時
房齡超過20年:可能影響貸款,建議提前咨詢銀行。
產權剩余不足30年:雖然能續期,但可能影響買家心理,壓低房價。
2、賣房時
房齡小的房子更好賣,尤其是次新房(5-10年)。
產權剩余年限長的房子(如拿地晚、開發慢的項目)可能更有優勢。
3、自住時
房齡大的房子注意檢查水電、管道、電梯等設施,避免后期維修麻煩。
產權到期問題不用太擔心,住宅自動續期,費用一般不高。
五. 如何查房齡和產權年限?
房產證/不動產證:部分會標注竣工日期(房齡)和土地使用年限。
住建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可查詢原始檔案,確認準確時間。
購房合同:查看交房時間和土地出讓信息。
最后,總結一下:
房齡= 房子從建成到現在的時間,影響貸款和房價。
產權期限 = 土地還能用多少年,住宅一般是70年(從拿地算)。
老房子(房齡大)可能貸款難,但產權剩余少的房子只要價格合適也能買(畢竟能續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