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又來“控場”我省,14-16日更是熱到“破紀錄”——最高溫超42℃,中南部局部可能刷新同期極值!
面對這波“烤”驗,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主任鄭曉暉、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郝培遠等專家,特意準備了一份“保命指南”,請火速簽收!
【高溫天藏著這些“健康陷阱”】
1.熱射病可能“突襲”
高溫天里,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要是“罷工”,汗腺也“偷懶”,再加上水和電解質丟太多,分分鐘就可能中暑。一旦升級成熱射病,那可就危險了——體溫飆到40℃以上,皮膚干熱還不出汗,人會譫妄、昏迷,甚至抽風、器官衰竭,簡直是“高溫殺手”!
2.心臟可能“累垮”
天熱時血管會“放松”擴張,血液循環變快,心臟就得加倍工作,負擔一下子重了不少。尤其有心血管病的人,風險直接飆升:出汗多了不補水,血液會變黏稠,動脈阻力增大,冠心病可能突然發作;血壓也會跟著波動,心絞痛、心梗都可能找上門。
3.脫水和電解質會“離家出走”
大量出汗時,水分和鈉、鉀等電解質會悄悄溜走。要是不及時補回來,身體就會“鬧脾氣”:疲勞、頭暈、肌肉抽筋,連正常工作都受影響。
4.睡眠和心情會“雙重崩潰”
高溫會讓你翻來覆去睡不著,就算睡著也睡不踏實。長期睡不好,免疫力、記憶力都會下降,心情也會變糟。再加上天熱容易煩躁、焦慮,身心都得遭罪。
【對抗高溫,這些事兒一定要做好】
1.戶外活動別“硬碰硬”
午后14-16點是高溫“巔峰期”,能不出門就別出門。非要出門,遮陽帽、太陽鏡、防曬霜趕緊安排上。戶外工作的小伙伴,比如農民、建筑工人、環衛工、快遞員,記得調整工作時間,別連續干太久,多歇幾次才靠譜。
2.喝水補電解質要“主動點”
別等渴了才喝水,要主動喝,保證每天水分充足。出汗多的時候,喝點運動飲料補補電解質,但含糖飲料和酒就別碰了,只會給身體添負擔。
3.特殊人群要“重點關照”
小孩、孕婦、老人,還有有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精神疾病、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對高溫特別 “敏感”。家人要多留意他們,讓他們待在涼快的地方,不舒服了趕緊去醫院。
4.身體報警要“立刻處理”
要是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這些中暑前兆,馬上躲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用濕毛巾擦身體降溫,再喝點水。要是癥狀加重,比如高燒、意識不清,趕緊送醫院,別耽誤!
5.室內環境要“舒服又健康”
開空調、吹風扇能讓屋里涼快些,但空調溫度別太低,26℃左右最合適,不然室內外溫差太大容易生病。記得經常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起來。
(邢永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