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咱先拋個問題:你覺得一旦中國空軍喊出“可以開火射擊”,這句話背后意味著什么?只是一次單純的軍事警告?還是一次關系到東亞局勢的大信號?
咱別小看這五個字——它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一次規則改變游戲的宣告。有人可能會問,這么多年中國在領海、領空的態度一直都很硬,憑什么這次就不一樣了?好,今天咱就從頭說清楚這事,聊聊背后那層更深的東西。
先說最近最火的事:2025年7月,東海。
駕駛殲-16的張占方飛行員,眼睜睜看著外軍飛機沖著中國領海線飛過來。無線電喊了,中文、英文都喊了,人家愣是當沒聽見。
就在他手指懸在武器發射鈕上、只差30秒按下去的時候——“可以開火射擊!”的指令在國際頻道炸開。
你能想象那一瞬間外軍飛行員的表情嗎?這不再是以往那種“警告、驅離、留個情面”的節奏了,而是真到了擦槍走火的臨界點。
一句話,底線畫死了,踩過來就是子彈。
說實話,十年前我們還真沒這么硬氣。
有些老兵現在都記得,早些年蘇-27在東海被電子干擾,雷達黑屏、幾乎成了“瞎子”的那種屈辱感——那時候中國空軍還在追趕階段,遇到外軍挑釁往往是“先忍著”,硬碰硬的底氣不足。
可現在?情況完全反過來了。
東海艦隊24小時雷達織網、空警-500預警機300公里覆蓋、夜訓時紅外成像精準鎖定目標……外軍那套“趁黑摸進來”的伎倆,早就成了笑話。
2025年5月的夜訓,殲-16像拿著熱成像儀抓小偷一樣,輕輕松松就鎖住了目標。
技術變了,心態也就變了。不是說“想強硬就強硬”,而是你有真本事,才敢真硬氣。
這次更重要的是,這句話背后不光是軍方的態度,還是法律撐腰的結果。
中國直接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九條的精神搬到空防領域:當公共安全受到威脅,有權動武。
你想啊,一個持刀行兇的人都能被當場制止,何況是闖進中國領空、帶著軍事目的的飛機?
法律的明確,讓“開火”從一句戰術指令變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國家意志。這不是哪一個飛行員的臨時決定,而是整個國家體系在說:踩了紅線,后果自負。
當然,說到底,話能說得硬,是因為咱有硬貨。
殲-16:這幾年幾乎成了中國空軍的“拳頭”,尤其是帶著霹靂-15導彈的時候,射程200公里、同時鎖定20個目標,真要干起來,外軍偵察機根本沒法跑。
量子雷達:隱身戰機的噩夢,F-35引以為傲的隱身涂層在它面前就跟透明似的。
殲-16D電子戰機:專打敵方雷達,配合無人機蜂群作戰,2024年演練里,半小時干掉模擬航母編隊。
你說這樣的組合拳擺在這兒,外軍還真得好好算算這筆賬。
其實很多時候,真不用真的開火。心理戰就能把對方嚇退。
資深飛行員李超玩過一次“桶滾機動”,直接貼著外軍戰機30米伴飛,最后干擾彈在對方引擎口炸開,那種物理威懾,絕對比反復喊警告更有效。
再加上這幾年常態化巡航,福建平潭的漁民們都習慣看見殲-16編隊掠過海峽中線——這種日常存在感,就是最好的威懾。
別忘了,2025年上半年,美軍就在中國周邊搞了56次抵近偵察,其中16次直撲演習區,日本還試圖授權擊落釣魚島上空的無人機。
問題是,時代變了。
從轟-6K穿越宮古海峽,到殲-10C用霹靂-15打出過“5:0”的戰績,這些都在告訴世界:中國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只能被動應對的中國。
“可以開火射擊”這句話,本質就是給所有懷著僥幸心理的人敲了警鐘:別賭中國會退讓,子彈的速度比你想象得快得多。
說到這兒,我想表達一個自己的看法——中國真正想要的,從來不是一場戰爭,而是讓別人不敢輕易開第一槍。
“可以開火”是一種威懾,更是一種規則重塑。它告訴世界:中國愿意守規則,但不怕撕破臉。
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外軍來“探底”,但這條紅線已經擺得明明白白——誰敢踩,就要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