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楓林街道,中山醫院、腫瘤醫院等醫療地標林立,周圍商鋪、居民區和健康產業園交織。每天數萬人次的就醫人流,帶來了復雜的管理挑戰:安全如何保障?服務怎樣到位?
楓林街道用黨建引領的“多格合一”給出了答案。五個片區黨委牽頭,各方力量下沉協同。其中,楓林市場監管所立足自身職能,主動作為,探索出一條“預防式監管+暖心服務”的新路子,與片區治理同頻共振,共同守護“健康楓林”。
難題一
短租房亂象,怎么管住又管好?
醫院周邊,短租房曾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看病家屬有臨時住宿需求,催生了不少“二房東”,也帶來消防隱患、糾紛投訴不斷。雖然經過整治有所好轉,但如何長效管理、提升服務,涉及多個部門,是個大難題。
指導辦事群眾在線企業登記
楓林市場監管所積極響應街道“片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加強跨部門聯動。他們根據區域特點,派骨干下沉,通過整治、集聚資源、整合力量,引導“二房東”規范辦理營業執照。同時,依托街道成立的短租房企業自治促進中心,推動房屋中介成立自管會,改變過去“露頭就打”的方式,從源頭上規范管理,既保證了安全,也讓市場更有活力。
上門登記短租房住戶信息
難題二
職業醫托擾民,如何精準打擊?
“專家號滿了?我認識個老中醫,就在隔壁樓……”中山醫院門口,曾經長期盤踞著職業醫托。他們假扮患者或家屬,專門搭訕、哄騙外地求醫者,謊稱“專家號已滿”或“名醫在別處坐診”,把病人騙去非法診所或高價買“黃牛號”,嚴重擾亂就醫秩序。
破解的關鍵在于“聯動”。面對這個頑疾,片區黨委加強保障,市場監管所聯合街道、城管、派出所等9支下沉力量,定期會商,協同作戰。他們對沿街商戶涉及的藥品安全、中介廣告、醫托活動等273個風險點進行聯合整治和精準打擊,有效遏制了醫托亂象。
難題三
樓宇企業辦事難,服務如何到位?
“樓里的小微企業,最怕跑部門、搞不清政策。”在宏慧創意園區,楓林市場監管所主動出擊:組織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專題培訓;協助片區黨委組建由街區黨支部、樓宇物業、營商專員構成的“樓宇營商”服務小組,整合力量提供高效服務;持續做好“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解難題”工作。他們重點關注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需求,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問題、資源和服務四張清單,讓服務更貼心、更有效。
開展涉市場監管知識培訓
通過深度融入“多格合一”的片區治理,楓林市場監管所的工作模式正在轉變:從“出事再管”轉向“主動預防”,從“單一執法”邁向“綜合服務”。他們不斷織密安全網,提升服務精準度,努力為居民和就醫者打造一個安全有序、服務暖心的楓林環境。
記者:王永娟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