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7月9日,江原科技與品高股份在深圳聯合舉辦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搭載全國產江原D10加速卡的"品原AI一體機"系列產品(PYD10-MIN/PRO/MAX)。憑借"全國產芯片+整機自主設計"的硬核實力,這款產品標志著國產AI算力實現了從"可用"到"好用"的關鍵跨越。
據了解,該產品支持單機運行滿血版DeepSeek-R1大模型,相比同類國產方案,大模型響應速度提升30%,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真正讓"企業用得起國產AI算力"從理念走向現實。
作為國內首個實現量產商用的全國產大算力AI推理產品,江原D10開創性地構建了"先進自主設計+先進制造+先進封裝"的本土化全流程體系。這不僅有效填補了國家在人工智能芯片供應鏈安全方面的戰略空白,更以先發優勢引領行業發展,標志著我國AI算力產業正式邁入"自主可控+高性能落地"雙輪驅動的發展新階段。
發布會現場,江原科技還同步發布了后續產品矩陣規劃——采用雙芯片架構的江原D20和具備戰略級技術突破的江原T800,充分展現了公司在硬科技自主創新領域的長遠布局與領先實力。
絕境突圍:一顆 “中國芯” 的誕生
江原科技的故事,始于一場 "逆風開局"。2022 年 11 月,在美國升級芯片出口管制的背景下,江原科技董事長李瑛帶領團隊創立江原科技,“江原” 二字,承載著團隊的野心:“江” 喻示勇立技術浪潮,“原” 象征深耕底層技術拓荒。這家誕生于 “至暗時刻” 的企業,從一開始就將目標鎖定在 “全國產大算力 AI 芯片” 這一最難啃的硬骨頭。
僅用兩年多時間,這個團隊交出了令人驚嘆的答卷:2025 年 5 月,江原 D10 加速卡正式量產交付,成為國內首款實現全流程國產化的 12nm AI 芯片。從設計到制造、封裝,這款芯片全程依托本土產業鏈完成,擺脫了對海外技術的依賴。
“72 瓦功耗,128GB 顯存,能流暢跑起 DeepSeek-R1 全部 6 個蒸餾模型。”江原科技董事長李瑛口中的 D10,是國產 AI 芯片的 “效率標桿”。它支持 FP32 到 INT8 全精度計算,搭載國產首發的 LPDDR5 顯存,速率達 6400Mbps,單機16卡就能撐起 DeepSeek 671B 滿血版運行,以“低功耗+高算力”重新定義了AI推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江原D10在存儲和互聯方面也展現出強大實力。它搭載了國產首發LPDDR5顯存,速率高達6400Mbps,容量達到128GB,為大模型的運行提供了充足的存儲支撐。同時,其采用業內領先的PCIe5.0技術,實現了128GB/s的互聯帶寬,有效保障了單機多卡協同計算的通信效率。
李瑛強調,相比競爭對手尚未量產的同類產品,江原D10以“更早落地、更全適配、更穩運行”的先發優勢,成為企業實現AI自主化的首選方案。
強強聯手:從芯片到整機的
“自主可控閉環”
江原 D10 的突破,為國產 AI 算力的產業化搭建了關鍵基石。而品原 AI 一體機的發布,則讓這顆 “中國芯” 真正走進產業應用。
“這不是簡單的硬件拼湊。” 品高股份董事長黃海解釋,雙方團隊花了一年多時間攻克 “卡脖子” 細節:在底層算子層面,江原團隊融合了自注意力層與 MoE 專家層算法,讓算力效率飆升;品高則優化了智算調度平臺,創新出 PCIE-SW 高密度服務器下的 4D 并行策略,讓 8 卡、16 卡協同如 “單機” 般高效。
而基于江原D10的靈活適配能力,品原AI一體機已構成從邊緣到云端的全場景覆蓋:
PYD10-MIN:專為邊緣視覺推理設計,支持UNet、StableDiffusion等模型,可實時處理16K圖像編碼與32K視頻解碼(如20路1080P視頻同步分析),12-56V寬壓設計適配無人機巡檢、工業視覺檢測等邊緣場景,以“小體積+強算力”重塑終端智能形態。
PYD10-PRO:搭載8張江原D10加速卡,支撐30人規模AI應用,輕松駕馭Qwen3-235B大模型與DeepSeek-R1-Distill系列,以傳統服務器1/3的成本助力中小企業實現大模型規模化落地,在智慧金融、信創等領域快速釋放生產力。
PYD10-MAX:16張江原D10加速卡與1TB內存構建超強算力集群,可單機運行滿血版DeepSeekV3大模型,為智慧城市、金融風控等關鍵場景提供7×24小時穩定服務,算力性能對標國際主流產品。
在發布會現場,演示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搭載 8 張江原 D10 加速卡的品原 AI 一體機,輕松運行滿血版 70B 參數大模型,文本生成、圖像識別等任務處理效率遠超預期。更關鍵的是,其 “安全私有部署” 方案確保數據不出企業內網,配合虛擬化防火墻、數據防篡改等多重機制,完美適配政務、金融等對數據安全要求極高的領域。目前,這款產品已收獲近千張訂單,在信創、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反饋中,穩定性與效率均不輸進口設備。
產品矩陣:持續突破的技術野心
值得關注的是,江原科技的布局遠不止于 D10。按照規劃,雙芯片架構的江原 D20 將于 2025 年 9 月量產,其算力密度較 D10 提升一倍,顯存容量達 256GB,專為云端數據中心大規模 AI 應用設計,可適配更大參數規模的大模型推理任務。
更令人期待的是定位戰略級產品的江原 T800。這款計劃 2025 年底流片的芯片,采用國產先進工藝及 Chiplet 封裝技術,搭載 HBM3E 全速率顯存,性能不僅超越海外 5/6nm 同類產品,更可與英偉達 H20 比肩。“T800 的目標是解決‘卡脖子’的深層難題,徹底打破技術封鎖。” 李瑛表示,該芯片在算力、存儲、互聯等指標上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將為未來智能社會構建底層算力安全底座。
從 D10 的量產交付,到 D20 的即將登場,再到 T800 的前瞻布局,江原科技構建起覆蓋當下與未來的產品矩陣。這種持續創新的能力,源于其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協同 —— 與國內芯片制造企業的合作構建了穩定的國產化供應鏈,與品高股份的聯手則打通了從芯片到整機的應用閉環。
生態共建:國產 AI 算力的 “燎原之勢”
“獨行快,眾行遠。” 李瑛在發布會上的這句話,道出了國產 AI 芯片產業的突圍之道。當前,江原科技已聯合品高股份、安博通等企業,構建起覆蓋 12 大行業的解決方案生態;其與國內芯片制造企業的合作,更推動深圳形成 “芯片設計 - 制造” 的閉環體系,助力完善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鏈。
“國產大算力 AI 芯片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產業鏈正在不斷完善。” 李瑛認為,隨著更多企業轉向國內供應鏈,國產軟件適配硬件生態的過程將加速,其表示,江原科技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夯實研發與生產能力。
從一間辦公室,到推動整個 AI 算力產業的自主化轉型,江原科技的故事,是中國科技企業在 “卡脖子” 困境中突圍的縮影。隨著品原 AI 一體機的量產落地,以及 D20、T800 的接力登場,國產 AI 算力正從 “可用” 向 “好用” 跨越,一條全鏈條自主可控的發展之路,正在腳下延伸。
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96期內容,歡迎關注。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