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合肥市科技館4號教室內熱鬧非凡。由學生數字素養提升輔導員工作室聯合合肥市科技館推出的暑期公益課程——全國電子制作錦標賽“電路創新設計”賽項備賽指導課順利開展。合肥市六安路小學中鐵國際城校區的朱翠琴老師以“理論講解+實操訓練”的方式,帶領二-六年級學生走進電子制作的世界。課程結束后,家長與學生均給出高度評價。
趣味導入+規則解讀 筑牢備賽認知基礎
課程伊始,朱老師以互動提問破冰:“有沒有接觸過電路搭建?”“知道電路創新比賽比什么嗎?”輕松的對話迅速消除了學生對“電子制作”的陌生感。
隨后,朱老師結合全國電子制作錦標賽“電路創新設計”賽項特點,系統講解核心要求:“選手需使用自帶器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現場公布的電路設計、改造及創新,并穩定演示功能,重點考察‘正確性’與‘速度’。”同時,她特別強調比賽規則與注意事項,例如“拼裝不平整、元器件極性錯誤、報號完成后擅自改動電路等行為均會被判為‘錯誤’”,幫助學生提前規避非技術性失誤。
報警集成電路:在“聽聲辨電路”中練技能
“這個紅色芯片上的5個子母扣,藏著控制聲音的秘密!”在核心實踐環節,朱老師拿起報警集成電路,直觀講解其結構與功能——封裝有二極管、三極管等元件,儲存了警車、消防車、救護車、作戰車4種警報聲,通過1-5號子母扣實現電源連接、喇叭輸出與聲音控制。
接著,學生以1-2人一組開啟實操:先按圖搭建基礎電路,聽到“警車聲”時歡呼雀躍;再通過連接或斷開2號、4號控制扣,依次調出其他3種警報聲,并記錄連接規律;最后模擬比賽場景,在“請搭建救護車聲電路”的指令下競速完成任務。期間,朱老師引導學生排查故障,強化“電路邏輯”與“細節檢查”意識。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逐步掌握技巧。
音樂集成電路:在“旋律切換”中激發創新
拓展環節的音樂集成電路實踐同樣充滿吸引力。朱老師引導學生對比兩類芯片:“藍色的音樂集成電路和紅色的報警集成電路像‘兄弟’——都需要電源和喇叭,但一個能播放音樂,一個能模擬警報聲。”
在分組搭建“可控音樂電路”時,學生們展現出強烈的探索欲:有的用開關切換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有的通過“磁鐵靠近干簧管”觸發音樂切換。當朱老師拋出問題“如何設計光控門鈴?”時,孩子們立刻聯想到“用光敏電阻當開關,光線變化時觸發音樂”,創新思維在實踐中自然生長。
課后互動暖人心 科學興趣持續升溫
課程尾聲,朱老師帶領孩子們回顧核心知識:從報警集成電路5個子母扣的功能,到音樂集成電路的創新應用;從“先斷電再接線”的操作規范,到“完成后先自檢再提交”的備賽技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不少家長圍住朱老師交流:“孩子很感興趣,想知道怎么報名參賽?”“后續有沒有進階指導?”對此,朱老師逐一耐心解答,建議家長關注官方渠道獲取報名信息。
一場120分鐘的公益課,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電路搭建的實用技能,更在心中播下了科學創新的種子。館室合作的育人模式,正以更鮮活、更貼近需求的方式,為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相信在這樣的活動推動下,會有更多孩子愛上科學、主動探索科學。
朱翠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