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見博、通訊員鐘曉陽報道:7月10日夜間,赤壁人民廣場上,一個特殊攤位前熱鬧非常:鮮紅番茄壘成“小山”,剝開皮的甜玉米露出飽滿顆粒,帶著露水的蓮蓬散發著清香——這些剛從二十公里外神山鎮文清村運來的農產品,成了市民爭相搶購的“香餑餑”??删驮诎肽昵?,這些鮮甜的果蔬還都差點因滯銷而爛在田地里。
文清村農產品從滯銷到熱銷的“逆襲”,始于一群村干部的跨界嘗試。
地處赤壁市偏遠鄉鎮的文清村,曾因山路崎嶇、信息閉塞,優質果蔬常年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眼睜睜看著熟透的番茄在地里開裂,村民們蹲在田埂上抹眼淚……”文清村村干部陳小姣至今記得去年秋收時的場景,那時全村優質農產品月銷售額不足萬元,土地撂荒面積逐年擴大。
去年年初,村“兩委”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手機“架上”田埂開啟了直播。鏡頭里,帶著泥土氣息的番茄、玉米被一一展示,陳小姣帶著濃重鄉音的講解意外走紅:“這是我們‘清風園共享農場’的生態菜,施的是農家肥,摘下來就能吃!”首場直播就賣出500斤蔬菜,讓村民們看到了新希望。
線上熱度未減,線下布局接續。今年開春,村干部們又化身商販,每周三次驅車進城擺攤。傍晚六點半的赤壁人民廣場,總能看到他們忙碌著的身影:村支書負責維持秩序,年輕干部舉著二維碼收款,農戶們介紹農產品。
“第一天就賣了2800元,第二天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我們的隊伍?!标愋℃χf,如今固定跟著出攤的村民已有23戶,從豆角到蓮蓬,上架的農產品種類增至12種。
“這番茄帶著自然的酸甜,味道真的好!”“他們的菜不打農藥,孩子們吃著放心?!鼻皝碣徺I果蔬的市民連聲夸贊,經口口相傳,讓文清村攤位成了廣場熱門“打卡點”,其中回頭客占比超七成。
直播間和人民廣場擺攤的“雙輪驅動”,讓文清村的農產品日均銷售額穩定在3000元以上,較去年增長了近十倍。更可喜的是,曾經荒蕪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村民們主動復耕了120畝撂荒地,就連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陸續返鄉加入了種植隊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