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海濤 畫作/杜艷
吳昌碩如果不是來到了上海,如果不是遇到了他,或許還叫俊卿。如果說吳昌碩聲名遠揚的貴人是誰,當屬王一亭。王一亭何許人也!王一亭,曾任任上海信成銀行董事長、上海內地電燈廠、沈陽地產公司等企業董事。1909年當選滬南商務總會總理,并任城廂內外總工程局和自治公所的議董。次年參加同盟會。曾參與上海光復之役。滬軍都督府成立后,一度任交通部長(后改商務部長)。后歷任上海總商會協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長,華商電氣公司、中華銀行、大達輪船公司董事等、上海預備立憲公會董事等。
杜艷作品
看了王一亭的介紹,就應該知道其影響力和號召力。王一亭為了推出吳昌碩,不僅收藏吳昌碩的作品,還為其舉辦展覽、通過社交活動等方式擴大其藝術影響力。1922年,愛因斯坦夫婦訪華期間,王一亭在自家寓所設宴款待,還大力推薦吳昌碩作品,以此來擴大吳昌碩作品的知名度。王一亭還通過豫園書畫善會等組織,通過義賣來提升吳昌碩的社會聲譽。例如,1911年書畫善會活動中,吳昌碩作品就因王一亭的力薦而成為焦點。在國際傳播上,王一亭通過文化外交的方式借助與日本商界的關系,將吳昌碩作品推介到日本。并且使得日本收藏界對吳昌碩廣為贊譽和認可(關于吳昌碩和王一亭的相識,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藝術活動認識的,一種是商業活動的認識的。但是無論哪一種方式認識的,都說明了參加一些重要的活動還是很必要的)。
杜艷作品
談吳昌碩,都喜歡談其成名之后的雅趣、軼聞或者其成就。當然也有人專門談論抨擊吳昌碩的言論的。談這些,聽這些,對于我們的書畫從業者和收藏者無一點用處。而是應該跟著其學習、創作的路徑去回望,看看吳昌碩是怎么走到巔峰的。吳昌碩的生平,如果細細研究你就會發現,其拜師到游歷和生活、學習,他都遇到了對其一生有幫助的人。首先,其拜入了一代大儒俞樾門下,俞樾是誰,是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他們下還有一牛人,就是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在師的問題上,吳昌碩已經占據了優勢)。
杜艷作品
后吳昌碩游學至嘉興,成為杜文瀾“曼陀羅華閣”的門客。通過杜文瀾有認識了沈秉成(仲復)、吳云、潘祖蔭、金樹本、蒲華等人,這幾位也都是當時的名士(沈秉成,清代官員、藏書家;吳云,清道光咸豐年間官員、書畫篆刻家、鑒藏家;潘祖蔭,中國清朝后期官員、書法家、藏書家;金樹本,清代書法家;蒲華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杰”)。也因在此認識了吳云才有了吳昌碩應邀寓居蘇州吳云家中聽楓園,設館任家教之事。在此吳昌碩不僅收到了有一雙收藏家慧眼的吳云點撥,更是觀閱了其所有的藏品。
杜艷作品
在此之前,吳昌碩被經推薦到湖州陸心源的潛園協助整理文物。陸心源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其金石藏品之豐,堪稱第一。其在千甓亭所藏的漢、晉古磚近千塊,也因此吳昌碩練就了一手刻古磚為硯臺的絕技,這對后期吳昌碩的印、書、畫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在此還認識了楊峴,楊峴,清朝書法家、金石學家、詩人。吳昌碩全家搬到蘇州,與楊峴為鄰,在此又受到了楊峴的諄諄教導。吳昌碩一直尊其為師長,自稱“寓庸宅內老門生”。吳昌碩“古人為賓我為主”的思想,也與楊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成就吳昌碩“石鼓篆書第一人”美譽的重要人物潘鐘瑞也是在蘇州相識。在蘇州吳昌碩與清朝后期官員、學者,民族英雄吳大澂(cheng)交好,吳昌碩專注于石鼓文,而成為“石鼓篆書第一人”其也功不可沒。
杜艷作品
吳昌碩人生軌跡中遇到的這些人和事,都是其寶貴的財富。當然,更是其走向巔峰的貴人和助力。但是,真正促使吳昌碩功成名就,揚名世界的還是王一亭。如果沒有王一亭的力挺,沒有王一亭的資源,吳昌碩才情無法得到傳播,無法引起共識,很可能就是一個地方名人。講吳昌碩,是想通過吳昌碩成名前的人生來提醒我們當下的書畫家,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去做一些無效的社交,而是如吳昌碩般。同時也提醒我們的收藏者,通過吳昌碩成名前的軌跡倆告知藏友們收藏,選什么樣的書畫家。吳昌碩就是最現實的例子。
杜艷作品
杜艷作品
杜艷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