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李化陽
在騰格里沙漠西南邊緣,涼州區以創新的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模式,將沙漠資源轉化為經濟增長的“金色引擎”,構建起“農旅融合、種養結合”的多元產業矩陣,書寫著從沙害到沙利的綠色轉型傳奇。
涼州區沙漠面積272萬畝,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長城鎮緊鄰風沙線,曾飽受沙漠侵襲之苦。2021年率先探索出一條破局之路,種植具有耐寒耐旱、生長速度快、用水量少、收益高等特點的沙蔥。這種沙生植物的扎根,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為當地農戶開辟了增收新路徑。
63歲的梁永福是這場變革的親歷者與受益者,“最開始試種沙蔥時,心里真沒底,沒想到現在輕輕松松收入過萬元!”老梁黝黑的臉上泛起笑意。
長城鎮通過引進水肥一體化系統,每畝沙蔥用水量較傳統作物減少60%,產量卻提升3倍有余。老梁作為全鎮首批“吃螃蟹”的人,從最初的忐忑試種到如今主動擴產,見證著這片“不毛之地”的華麗蛻變。
如今,長城鎮沙蔥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成立了村集體經濟沙蔥產業園,規劃建設1000畝沙蔥種植基地,打造萬畝沙蔥小鎮。據長城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張志富介紹,截至目前,長城鎮沙蔥產業種植達300畝。
與長城鎮相毗鄰的九墩灘生態建設指揮部也積極投身特色產業探索,大力發展低耗水沙蔥種植。集體經濟產業園里,一排排鋼架拱棚整齊排列,棚內沙蔥郁郁蔥蔥、長勢喜人。
“去年,九墩灘生態建設指揮部通過外出考察學習,確定將適合我部種植的沙蔥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睕鲋輩^九墩灘生態建設指揮部黨委副書記、指揮趙浩文說,“試種植24棚,到今年已完成107座180畝拱形溫室和50畝露地沙蔥種植?!本哦諡┥鷳B建設指揮部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借助產業發展機遇,推行現代經營模式,被內蒙古自治區瓜果蔬菜協會沙生蔬菜分會授予“沙蔥科技小院”稱號。
除了沙蔥種植,涼州區還深挖沙漠旅游資源。臨近正午,武威沙漠景區熱鬧非凡,首批游客紛至沓來。沙漠摩托在沙丘間呼嘯穿行,駱駝載著游客悠然漫步……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沙經濟”畫卷。
以前在沙漠里沒有游玩體驗的地方,游客們只能在沙漠邊上看一看,拍幾張照片就離開。長城鎮依托獨特的沙漠地域優勢,挖掘沙漠資源,積極發展沙漠旅游經濟,全力打造沙漠旅游小鎮。景區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2024年7月開工建設。占地183畝的景區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項目重點打造沙漠星空露營地、房車自駕營地等特色項目。并深化“旅游+”模式串聯體育賽事、文化演藝等多元業態,讓沉寂千年的沙海煥發新的生機。
從黃沙漫天到產業興旺,從生態脆弱到文旅熱土,涼州區在沙漠邊緣培育出的新業態,不僅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探索出一條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協同推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沙漠地區轉型發展提供了生動范本。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