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還記得那個曾在央視鏡頭面前,僅用一句話,就讓萬千網友為之破防的農民工邢萬強嗎?
沒事,反正晚上不干活的時候,吃不吃飯都可以,也不怕你笑
眼前這個眼含著淚水,卻笑著的憨厚農民工叫邢萬強,他正啃著工作人員遞來的雞腿,
這是他兩天來的第一頓飯,面對記者的詢問,他的話語里滿是辛酸。
故事要從2017年說起,邢萬強正在西安站候車室,等待著回家的火車,
他常年在新疆打工,因路途遙遠很少回去,這次是他5年來,首次踏上回家的歸途。
2012年,為了生計,他獨自去了新疆伊犁打工,沒讀過多少書的他,
只能干些體力活,靠扛鋼筋、搬水泥換活路。
為了多攢些錢,邢萬強格外節儉,在新疆打工的5年,他一次家都沒回過,
因為回家一趟,花費實在太高了,每年除夕夜,他只能和工友們擠在工棚里,
就著咸菜喝兩盅白酒,聊聊家常,把思家的鄉愁咽進肚子里。
直到2017年春節快到了,他對家人的思念,再也按捺不住,于是決定回家看妻孩。
眾所周知,春運搶票很難,對于邢萬強這樣不擅長手機購票的人來說,更顯得舉步維艱。
他需要從新疆伊犁出發,跨越千里至河南,卻因無直達火車,
只能輾轉購得從伊犁至西安的站票,再從西安轉至河南。
這一路上,他足足站了40多個小時,甚至連一口飯都沒吃,
不是吃不起火車上的飯,而是因為舍不得,就想著再忍忍就能到家了。
記者在西安站巧遇他時,他已兩天兩夜未曾合眼,可即便如此疲憊,邢萬強的眼中,
依舊閃爍著對回家的期盼與喜悅,黑眼圈下掩不住的,是那份滿心期待回家的溫暖笑容。
2
央視鏡頭里,河南農民工邢萬強一句樸實無華的話,道盡了無數底層人民生活的辛酸。
這個在新疆打工5年的漢子,終于踏上了回家的歸途,40多個小時的站票,
熬到西安中轉站,肩頭兩只大包墜得他直晃。
列車員陳俊見他艱難,主動上前幫提行李,閑聊間得知彼此都是河南人,
鄉音瞬間消弭了陌生,“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熟稔感悄然滋生。
陳俊幫他找到座位,又端來熱水,邢萬強連忙拱手致謝,粗糙的手掌在衣襟上蹭了又蹭,
對列車員陳俊滿是感激。陳俊隨口一問:吃飯了嗎?邢萬強笑著回答:
反正晚上不干活,吃不吃飯都可以。那語氣輕得像在說別人的事,
而這句話卻讓陳俊心里五味雜陳,轉身去餐廳端來熱飯,還多拿了五個雞腿。
邢萬強見狀,有些不知所措,連連擺手謝絕陳俊的好意,但最終還是拗不過陳俊。
許是太餓了,又或許是飯菜太香,他像個孩子般狼吞虎咽,很快就吃了個精光。
拿起雞腿咬下第一口,邢萬強笑著說:“我已經有兩個月,沒吃過這樣的雞腿了。”
而就是這句話,扎的像根刺一般,令億萬網友眼眶發燙。
誰能想到,一只普通的雞腿,竟是這個養家的漢子,兩個月來的奢望,
他把“吃不吃飯都行”當笑話講,把饑餓熬成了習慣,可咬下雞腿時的滿足,
藏不住的滿是日子的清苦,而這也正是千千萬萬個農民工的真實寫照。
他們為了碎銀幾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3
被央視點名的河南農民工邢萬強,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揭露了中國底層人民的心酸。
兩天沒吃東西的邢萬強,背著兩只沉甸甸的編織袋,里面除了厚重的棉被,
全是給孩子帶的新疆特產,常年在外的他,早把饑餓當成尋常,
可提起孩子們,他那笑意里,滲了絲苦澀。
他低聲說道,因常年不回家,而疏遠了親情,娃們只知有個爸,但卻沒啥感情,
這份親情讓他滿心愧疚,每當想家時,他就摸出那部破舊手機,一遍遍看孩子的照片。
不過此刻,回家的期盼在支撐著他,所有的辛苦和艱辛,在即將見到家人的喜悅面前,
似乎都不算什么了,事后邢萬強從編織袋里,掏出給孩子帶的新疆特產,
非要塞給列車員陳俊,以表謝意,可陳俊卻是萬般推脫,但終究抵不過這份熱忱,
接過來時,指尖觸到了那份樸實里的厚重,隨著火車即將到站,
邢萬強與陳俊揮手作別,隨后重新扛起行囊,走向了日思夜想的家的方向。
短短幾分鐘的相遇,藏著無數勞動者的縮影,他們把委屈自己當成習慣,
卻把最好的留給出乎意料的善意,這段故事過去8年之久,卻仍舊能戳中人心,
正因它道出了最本真的善良,和萬千底層農民工的艱辛。
最后,愿每個奔波的人都被溫柔以待,愿所有農民工都能換得安穩,
為邢萬強,也為千萬個他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