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白新鑫 通訊員 劉光賢 李進業 陳國慶
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煤礦有一處特殊的“寶藏”,不是深埋地下的煤炭,而是一座占地108平方米的全國示范“職工書屋”。這里沒有機械的轟鳴,唯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沒有滾滾的煤流,卻彌漫著知識的芬芳。閱讀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礦山精氣神隨著書香肆意飛揚。
從廢棄倉庫到首個書屋
“以前下班后,工友們要么喝酒打牌,要么刷手機,日子單調得很。”井下工作20年的職工鄭建國回憶道。
改變始于棗礦集團工會的“職工書屋”三年計劃。面對資金與場地的難題,礦工會工作人員跑遍礦區,最終將一間廢棄倉庫改造成首個職工書屋。
“我們通過‘黨政支持一點、工會撥款一點、職工捐贈一點’的‘三個一點’模式,讓書屋逐漸成型?!睍莨芾韱T侯然然介紹說。
如今,該礦已建成7個總支級書屋和35個車間級書屋,藏書達9500余冊,涵蓋安全生產、文學歷史、專業技能等七大類。
他們還設置了職工公寓“人才書角”、區隊“紅色書柜”、井下“流動書箱”,讓職工閱讀“觸手可及”。綜采二區智能裝備工程師張利順指著班組的紅色皮箱說,箱內裝著《煤礦安全規程》《設備故障排查手冊》等實用書籍,工友們在休息時翻書討論,甚至解決實際問題。
閱讀讓人生“逆襲”
機電設備制修廠電工李曄曾是技術“小白”。
“過去,廠家輕松解決的問題,我常折騰半天還搞不定?!彼寡裕淮闻既?,他在書屋翻到《智能設備維修大全》,從此沉迷學習。
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動學習兩小時,筆記寫了三大本,逐步掌握設備編程與創新維護技術。兩年后,他考取高級電工證,晉升智能裝備工程師,還成為礦上的兼職講師。他的課程《智能設備故障排查》場場爆滿。
礦工張彪的蛻變更令人驚嘆。工作之余,他癡迷藏書、讀書、寫書,通過自學編撰《棗莊礦區民俗志》《百年中興史略民俗篇》等書籍,成為礦讀書會的“明星分享人”,并斬獲“全國書香之家”等榮譽。
點燃全員學習熱情
近年來,柴里煤礦每年都會開展“書香柴里·閱讀越美”讀書月活動,以“紅色經典誦讀”“21天打卡挑戰”“最美朗讀者”“親子共讀”等載體形式,吸引更多職工走進書屋、開始閱讀。
該礦還將閱讀與職工素質提升工程深度融合,通過“工匠讀書沙龍”“技能提升營”等特色活動,引導職工從書籍中汲取創新智慧。
該礦地質測量部邱揚軍作為棗礦“青年工匠”實操大講堂的常駐講師,他帶出的徒弟中已有12人通過在職工書屋自學取得中高級職稱。如今,“證多不壓身已”成為礦山的流行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