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廖惠堯
藍布村,一個鮮為人知的山區農村,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只不過是一個小圓點,假如將小圓點放大,它四面環山,形同圓盆,十分美麗的自然山村,占地面積4.7平方公里,位于廣東省東北部,粵贛閩三省交界處。
全村常住人口約3500人,均為客家人,古代祖先為躲避華夏中原一帶連年不斷的殘酷戰爭,千里迢迢,歷盡千辛萬苦,舉家隱居于人煙稀少的南方山區,以求安定的生活。遷移至此新入戶者被當地人稱為客家人。祖先頗有獨到眼光,千年山村從無戰事,得到休養生息,繁殖后代,久而久之,社會環境及落后的生產力把客家人焠煉成了具有善良忠厚,吃苦耐勞優秀品質的社會群體。
從古至今,客家人非常重視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崇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做官出路思想觀念,家家懂得“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讀書富不長久”的道理,他們知書達理,懂得忠孝兩全的傳統文化聞名于世。
故鄉的學子游子離鄉雖遠,始終難忘故鄉那份情那份愛,如同雕刻在他們的心上,時時惦念,故鄉又像客家陳年老酒散發出陣陣醇香,令離鄉背井,遠離家鄉的學子游子對故鄉魂牽夢縈,讓人永遠難忘。為此,漂流他鄉的人們只要有機會就會返鄉,不管你離故鄉遠近,錢多錢少,大家一樣拜見爹娘,問候同鄉。可貴的是他們在外不論賺錢多與少,都會給村里捐獻,所捐資金用于扶貧,為村里建設盡點力量。
藍布村作為國家行政基層組織,跟隨社會歷史起起落落,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刀耕火種成為歷史,但是,藍布村在很長的歷史階段,即改革開放前,始終未能擺脫貧窮落后的事實。每一屆的村委領導都認真分析和探討改變藍布村的落后原因,并且積極努力實施計劃,結果天公不遂人愿,藍布村的人們照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雖然國家政策支持,較好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始終窮根難斷。過去一進村莊,睜眼看到的是破舊脫皮,殘墻斷壁。小道都是泥濘小路,水電通訊不方便,衛生條件臟、亂、差隨處可見,整個村無一間公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所以貧困村的帽子仍然戴在頭上,村民滿眼期望村領導,能出高招妙招改變落后現狀。
時光象村中溪水靜靜地流淌,一幌便到了2008年,藍布村和全國一樣,進入改革開放攻堅新的時代,以廖召龍為村黨支部書記新的領導班子走馬上任。召龍書記四十幾歲上下,是位年富力強硬漢,他對新班子說,藍布人們把藍布交給我們,我們理應全力以赴完成歷史使命。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就是順應時代,改革創新,藍布人民渴望的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作為他個人深深懂得,要在改革中有所作為,必須升華人生境界,觀大勢,謀全局,真正做到“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同時,他時時提醒自己,是最基層的領頭人,大小是共產黨的“官”,這個官理應按共產黨的要求做、象軍隊將領那樣,不僅有勇,更在有謀,因為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成為班長他嚴以律己,凡事模范帶頭作用。
按照召龍書記講的,藍布建設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一變天地寬。什么是思路,思路是指思考的條理脈絡,簡單講就是心里的想法,思路正了才有好的出路。找到出路,要重視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步一步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召龍書記不負眾望,帶領班子用了近10年時間,改變了藍布村貧困落后面貌。這時的召龍書記真正體會到改革如春風化雨點謫入土,它滋潤著藍布大地,更加激勵著藍布人民。讓人們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藍布村終于有了這一天,經市、鎮相關部門審核,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藍布村所有山林復綠率達到百分之百。山林綠了,水清了,河道改造后水流順暢了,十幾年盡管大暴雨突襲,河堤從未決口,山嶺從無滑坡,所有工程經受了考驗,真是金山銀山不如村里的青山。
藍布村內修建了總長10公里高質柏油路,做到有屋便有路,有屋有路有路燈,家家都有自來水.各個片區和公共區域建有公共衛生間,有專人清潔工作。家家戶戶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填埋,結果蚊子極少了,蟑螂蒼蠅少見了。
藍布村近幾年一幢幢新樓房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檔樓房,豪華別墅如雨后春筍涌現。約80%家庭新建了樓房。
這一切體現了藍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巨大變化。召龍這一屆領導班子心里很清楚,物質生活的巨大改善,并非改革開放的全部。還有更重要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根據要求,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們重點突出工作中的時代性,群眾性、廣泛性。著力推廣移風易俗、文明節儉,婚喪嫁娶,摒棄傳統的陳規陋俗,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道德新風尚。
他們重視幫扶孤家老人,生活貧困家庭,為他們解決困難助一臂之力。每年需要幾十萬元,.主要靠在外創業的鄉賢資肋。共計收到捐款600多萬人民幣,這一善舉人民不會忘記他們,
他們先后建了老人活動中心,休閑中心,修建了藍布村公園,,文化藝術表演舞臺,建了二個標準,3個3人籃球揚,還有羽毛球場,每個片區和長者活動區都安裝了健身器材。村里有藍球隊,文藝表演隊,這些活動活躍和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樂趣,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促進村民和睦相處,
為配合精神文明建設,村里種了一大片黃花風鈴樹林,每年春節后黃葉黃花一大片,如約嬌艷綻放象鎏金畫卷,又恍若仙境,美不勝收。村里值此機會向外界推廣,歡迎觀光,幾次效果甚好。下半年他們己定了多臺電瓶車,免費游客使用,再加上320畝荷花成熟迎客,相信下個旅游節更加火爆。
廖紹龍書記和村領導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歷史使命,人民支持他,擁護他,令召龍書記非常感動。深深體會到沒有人民的支持,將一事無成,應了兩句話,一是是做事的根本要重視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即把握黨的政策、地利是做事要結合當地的客觀規律,人和要尊重和依靠群眾。二是要重視人民兩字,永遠牢記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
2017年老書記召龍正常退休,將村里工作毫無保留交給年輕書記廖質堯,并表示退休不退色,只要村里需要,無條件全力支持新書記的工作。召龍書記帶領班子干了10多年,獲得鎮、市、省許多榮譽稱號,和各個獎項名次,多得難于統計,這些獎狀是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證明,老書對此微微一笑說:“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
椐年輕的廖書記介紹,很早就做了規劃,并遂步實旋,先后種了600多棵楊柳樹,黃風花鈴木、桃花、杏花達1400多棵,現已長高成林,連同去年開始種植的荷花,現美得令人羨慕而陶醉,今年下半年再舉辦一次旅游節,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起來,達到較為完美效果。
筆者通過參觀,相信他們一定能打好旅游業這張牌的同時,心里敬佩戰斗在農村基層的共產黨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在農村基層工作帶頭人的優秀品質,他們時時牢記黨的宗旨,知黨心、守民心,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
藍布村是祖國近50萬個農村基層組織中的一個,農村基層行政村就像人體細胞,在機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又是黨和國家不可缺少的重要陣地,藍布村新班子將與藍布人民共同努力,繼續堅守陣地。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他們必將用自己的汗水描繪屬于藍布人民不平凡的畫卷,用自己智慧譜寫可歌可泣的新篇章。
☆ 本文作者簡介:廖惠堯,曾任職教師,后參軍入伍,歷任海軍某高炮團戰士、文書、書記,某基地政治部秘書處秘書,艦隊秘書處秘書兼秘書科長,長期從事軍隊文字工作,后轉業廣州任某單位黨委書記兼總經理,并兼任香港公司董事長,因工作為軍隊報刊雜志提供許多文稿,并予采用,先后印制書籍三部,深受官兵喜愛。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