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貢市自流井區五星街高山井社區辦公樓門口,有一間特別的“鋪面”,這也是社區“微服務”工坊的所在地。磨菜刀、補鍋底、換拉鏈、配鑰匙……這些過去居民需要自行奔波尋找解決方案的“小煩惱”,如今轉變為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的“微幸福”。
近日,在“微服務”工坊,隨著縫紉機發出規律的“噠噠”聲,一條褲腳被處理好。“這手藝‘沒話說’。社區想得細,我們是真方便,節約了跑裁縫店的錢和時間。”社區王阿姨贊不絕口。
當天上午,社區志愿者胡世洪一口氣在這里干了3個小時。社區黨委書記謝春闌說,胡師傅曾是一家服裝廠的制衣工人,手藝精湛,如今在這里免費幫大家解決衣服裁縫問題,解決了不少居民的“小煩惱”。
這里還設有便民磨刀點,志愿者馮勇力正在為一位居民磨刀。服務點還提供下水道疏通、開鎖等便民服務,每個服務項目都公示了具體聯系人的電話,方便居民隨時聯系。
近年來,高山井社區黨委積極推動“微服務”工坊發展,通過“技能交換+公益服務”的模式,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既是“被服務者”,又當“服務提供者”。大家各展所長,實現了“鄰里幫鄰里,社區更和諧”的治理新生態。
這些貼心服務,只是高山井社區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針對轄區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點,社區黨委還將服務延伸到醫療健康領域。
今年4月下旬,高山井社區獲評四川省首批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社區。為更好發揮社區志愿服務活力,6月中旬,“井小康”銀暉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30名有愛心、有耐心、熟悉醫院環境的熱心居民加入隊伍,并通過專業社工進行志愿服務培訓,隨時為轄區高齡、獨居、行動不便老人提供“從家門到醫院門”的全流程、一對一愛心陪診服務。
謝春闌介紹,針對空巢老人或者獨居老人就醫時普遍面臨的“看病難,掛號窗口隊伍長看不懂流程”“檢查科室像迷宮來回折騰”“子女上班請假難,自己出門心發慌”等現實問題,社區通過網格員入戶走訪、電話問需,精準摸排建立起有陪診需求老人的動態名冊。
7月13日早上8點,雖然是周日,倪阿姨家門口已站著兩位“紅馬甲”。“倪阿姨,降壓藥帶齊了嗎?病歷本放我包里吧。今天咱們慢慢來,不急。” 銀暉志愿服務隊隊長楊瓊英一邊輕聲叮囑,一邊細心地為倪阿姨整理好衣領。考慮到倪阿姨膝蓋疼,當天入戶服務除了楊瓊英,還有志愿者張春一起參與。
楊瓊英表示,志愿者通過專業社工培訓,都十分熟悉就醫流程,一般會跟老人提前確認預約信息,提醒他們攜帶證件、藥物和檢查報告,就醫返回還會向老人親屬進行交接。如有必要,還會安排輪椅或攙扶人員。
“目前,我們正聯合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創新打造‘井’鄰陪診醫社聯動健康助老志愿服務項目。”謝春闌表示,希望通過醫療資源與社區力量的深度融合,緩解老年人“就醫難”問題,探索基層治理創新與健康中國戰略的有機結合,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醫社聯動助老模式。(羅樂、李秋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