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 7月14日 特朗普在討論對烏軍援時拋出一個尖銳問題:若美國提供遠程武器,烏克蘭是否有能力直接打擊莫斯科?
盡管白宮未公開證實這一細節,但結合特朗普近期對俄政策的急轉,這一試探折射出美國戰略的微妙變化。
此前,特朗普在7月3日與普京通話后曾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而兩周內連續兩次與澤連斯基通話協調防空合作與武器供應,顯露出對俄態度的轉向。
拜登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7月罕見現身媒體訪談,作為俄烏戰爭的內部親歷者和政策制定人,他表示普京已放棄談判選項,轉而追求“以軍事消耗蠶食烏東”的戰略。
沙利文指出,俄軍正以“難以置信的代價”每日推進戰線,而烏克蘭則依靠無人機戰術等創新手段頑強抵抗。他更揭露一個關鍵誤判,美國長期高估俄羅斯實力,實則其經濟已瀕臨崩潰。2024年俄羅斯GDP實際排名跌至全球第19位,甚至低于荷蘭。普京的“背水一戰”,實則是國力虛弱的孤注一擲。
特朗普的對俄政策看似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于5月高調宣稱“俄烏將立即停火”,并推動梵蒂岡主持談判;另一方面,7月卻轉向對俄強硬的關稅威脅和軍援提速。
這種搖擺背后,既有國內政治壓力(如沙利文所指“冷戰懷舊情緒”),也有實用主義算計,即通過北約框架轉移軍援成本,要求歐洲承擔更多責任。
然而,當普京關閉和談通道后,特朗普的“交易藝術”失效,被迫選擇對抗。7月14日,他宣布若俄羅斯50天內拒簽和平協議,將實施“嚴厲關稅”,同時加速向烏克蘭輸送愛國者導彈。
盡管黑海港口遇襲仍會引發小麥期貨劇震,但市場已習慣將此類波動視為短期擾動。然而,俄軍對敖德薩的持續攻勢正系統性破壞烏克蘭90%的糧食出口通道,疊加俄羅斯強化全球小麥定價權(占出口份額26%),全球供應鏈斷裂風險被嚴重低估。
此外,雖然特朗普揚言對俄羅斯采取二級制裁的范圍不包括原油,但市場已經習慣了給予俄烏戰爭低權重的情況,可能會因為意料以外的局勢升級而發生劇變。
俄烏戰爭已進入更危險的博弈階段。市場沉浸于短期數據波動,卻忽視了沖突邏輯的根本轉變:一方是退無可退的俄羅斯,另一方是獲得北約系統性武器升級的烏克蘭,而美國則在戰略搖擺中逐漸倒向對抗。
“和平幻想”已經讓位于“殘酷現實”,全球市場或許很快要為忽視那只橫沖直撞的“灰犀牛”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