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省市主流媒體走進“漢寧高速”,親歷防汛前沿、感受服務溫度……探訪川陜通途背后的堅守。
棋盤關:防汛隘口,川陜攜手護通途
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與四川省廣元市交界的棋盤關隧道管理中心,是由川入陜的第一道關口。地處秦巴地區,夏季暴雨多發,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雨季當前,陜西交控漢寧分公司黨委書記孫鵬鳴帶領著記者們直擊防汛現場。
“安全無小事,巡查是關鍵。”棋盤關隧道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除了實時監控和日常巡檢,每月三次的徒步“深度體檢”雷打不動。消防設施、斜井通道、變電所、緊急電話、照明設備……每一處應急設施都需人工精細排查。發現問題,立即聯動路產養護中心維修,閉環管理確保萬無一失。后山備用的發電站,更是隧道遭遇突發斷電時的“生命電源”。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則可以滿足隧道內的基本供電,保證行車安全。如果隧道內發生事故,也需要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系有關部門對隧道進行封鎖,并將往來車輛分流至其他道路同行。以便進行事故處理、避免連鎖事故的可能性。
對于防汛保暢,棋盤關以扎實的準備應對著這場持續數月的“戰斗”。
主動出擊,隱患排查“無死角”。 將汛期隱患排查作為防汛工作的核心,顯著提高巡查頻率與密度,力求“無盲區”。工作人員不懼風雨,對公路沿線排水系統進行全方位維護,重點疏通邊溝、水孔,清理橋涵淤積,顯著提升排洪效能,嚴防泥沙淤塞導致積水內澇,保障道路基礎安全。
科技賦能,工程防御“雙保險”。 工程防御措施同步發力,一方面對排水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和常態化清淤,確保其發揮最大效能;另一方面,對重點邊坡進行加固處理,并科學布設位移監測儀,實現關鍵部位穩定性變化的實時監控,用科技手段為防汛安全加上“雙保險”。
聞“汛”而動,全員在崗“保暢通”。 “一旦接到區域紅色暴雨預警,全體工作人員必須立即返崗,進入臨戰狀態!”孫書記強調。這種“聞汛即動、全員堅守”的硬核要求,體現了棋盤關人守護公路安全的責任擔當。工作人員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確保在重大汛情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
跨省協同,“一盤棋”護“大動脈”。 棋盤關深知其作為省界樞紐的使命,積極打破地域界限,與四川廣元高速建立了實時交通信息共享與聯動疏導機制。雙方緊密協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行動同步,真正形成了“一盤棋”的防汛保暢合力,共同守護著這條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在汛期的安全暢通。
韓家壩:“司機之家”亦是“員工之家”
記者步入韓家壩收費站,一棟溫馨的“司機之家”小樓格外醒目。站長引導大家參觀了食品加熱間、母嬰室、休息室、餐廳。“微波爐熱飯、母嬰室哺乳、床鋪小憩,都是免費的公益服務,還有一些司機有需要維權的情況,我們這里也提供簡單的法律咨詢,至少讓大家知道能找哪些機構解決問題,尋求法律保護的流程是怎么樣的。”站長說,“推動收費站向服務站轉型,我們也是用心在做。尤其現在貨車強制北斗導航休息,這里就是司機們可靠的‘驛站’。”除此之外,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韓家壩也設立了新能源充電樁以解司機們續航的燃眉之急;而簡易修理工具的提供更是消除了過路人的后顧之憂。這里是臨時休整的“停憩港”,也是雪中送炭的“百寶箱”。
穿過走廊,員工區的“消防準備間”已悄然轉變職能。“以前險情得我們頂上去,現在專業消防力量快速響應,這里成了備用物資儲備室,保障老同志安全。”站長坦言,服務轉型是雙向的——對外是司乘的溫情港灣,對內是員工的堅實后盾。這里,既是“司機之家”,更是暖心的“員工之家”。
勉縣站:安全秤上的“苦口婆心”與綠通惠農
勉縣站是漢寧高速沿線收費站中,過路貨車占比最高的一個。雖然日均車流量不算特別大,但有86%都是大貨車。貨車上下高速都需要過磅,保持車重在合理區間內,避免車體過重無法有效制動造成意外。“現在貨運特別內卷,很多運輸價格給的很低,司機們會想盡辦法多裝一點,不然扣除一路上繳納的高速費用,到手的報酬所剩無幾。而且有時候車輛在路上加油加水也可能導致重量浮動,遇到一開始裝貨裝得比較滿的,可能上高速時重量剛好,服務區加一趟油,下高速的時候就超重了。”說起這事,站長很無奈,“但我們也是為了避免事故,所以總是好說歹說,勸他們卸一點貨下來,不管怎么說,都要保證行車安全。”
除了限重,還有一個司機們都很關注的問題,那就是保證運輸鮮活農產品貨車快速通過的“綠色通道”(以下簡稱綠通)。站長詳細介紹了這一規定:對于合法裝載運輸《目錄》內鮮活農產品的貨運車量全額免除車輛通行費(ETC同樣享受這一政策)。但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首先,這一《目錄》是全國統一的,但每年都會有相應的調整,司機們需要對于這一目錄的變化繼續并即時關注。其次,每個省份的高速路段地方執行有差異,比如海南要求“鮮活”必須本省產,云南對野生菌類認定嚴格等。第三,貨物應該避免混裝,如果將農產品與水泥等非農產品混合裝車運輸,則不能享受這一優惠。
監控中樞:千里眼的守望與未雨綢繆
7月11日,記者前往漢寧分公司采訪漢寧高速路段的監控情況。據介紹,這里監控每兩公里設置往返拍攝點,多角度對道路情況進行監控,以求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如行人翻越護欄、車禍事故、邊坡垮塌等。同時監控室還有天氣智能預警發布終端,顯示在管轄片區內的實時氣象監測情況與已發布的預警信息。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了高速人對行人違規上高速,慘案頻出卻屢禁不止的苦惱;對過路站點助力周邊文旅的期望;在ETC推廣時提升效率的盡心盡力;在勸返超載車輛守護安全的苦口婆心;在維護道路設施時的“吹毛求疵”;在服務司乘與員工的細致入微……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任婷 實習生 余卓洋 文/圖
來源:華商報
供稿單位:陜西都市報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