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神木市區域性暴雨階段性明顯、極端性強。為應對這一情況,神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召開防汛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神木市防汛救災工作重點。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部門和鎮街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全面落實各項災害防御措施,深入查問題、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保安全,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鐫刻在迎戰風雨的第一線,全力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筑堅實屏障。
科技賦能,守好氣象“預警關”
來到神木市氣象局業務平臺,工作人員郭時瑞正在氣象災害應急指揮系統的大屏幕上,密切關注系統各項數據變化情況,對近期降雨數據進行登記、比對和分析,研判每次降水對農業生產、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是否造成影響。
為精準監測氣象信息,共享地質災害、城市內澇、危化企業三大類重點防御類別的風險隱患信息,今年,市氣象局啟用了新設計研發的氣象災害應急指揮系統,該系統創新性地融合了與能源局、應急管理局等11家部門聯合認定的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信息,各部門可以實時查詢全市各類風險隱患實時情況,打通了部門間信息數據壁壘。“這個系統就是我們打造的應急指揮‘作戰沙盤’,它不僅擁有各氣象站點氣溫、降水、風速等要素實時查詢的常規功能,還融合了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信息,有效提升防災減災的精準性和時效性,讓應急調度更高效。”郭時瑞介紹。
“我部門在加強預警監測的同時,強化主動、互動、聯動,充分發揮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效用。”市氣象局氣象臺臺長蘆倩說,進入汛期以來,市氣象局密切監視天氣雷達及各監測站點降雨實況,落實提前1周預報提示、提前3天預報、提前1天預警、提前6小時短時預報、提前1小時臨近預警、高頻次滾動更新的遞進式預報預警服務,精準靶向發布預警信息,聯合應急、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會商,讓氣象預警時效逐步縮短、空間不斷精準、內容更加具體,為應急響應留足提前量。
聚焦關鍵,織密風險“防護網”
在神木市錦界鎮采兔溝水庫,神木市水利局工作人員正在對水庫大壩主體建筑物、放水閘門、泄洪洞等設施設備進行排查,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行。
為做好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生產生活,市水利局組織工作人員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水庫、淤地壩等重點區域展開拉網式排查,全面整改隱患,確保防汛關鍵點“無遺漏、無死角”。“結合我市雨、水、汛情變化,我們完善山洪災害防汛預案修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組織開展實戰化應急演練,補充更新防汛救災物資儲備,維護保養預警廣播等設備,精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落實各項防御措施,確保全市安全度汛。”市水利局水旱災害防治中心主任郭勇告訴筆者。截至目前,市水利局水利安全大排查涵蓋中型水庫3座、蓄水淤地壩15座、主要河流3條、魚塘8處、在建水利工程6處,排查共發現安全隱患11處,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每次到下暴雨的時候,應急廣播就會響起,提醒居民們做好防洪準備。”麟州街道繼業路社區居民韓艷霞介紹道。每當有強降雨或者對流天氣,神木市防汛預警廣播便會準時響起,播報防汛救災要點和雷雨天氣安全知識,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做好防汛準備。
為進一步提高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市水利局提前部署,全面維護保養預警廣播、自動雨量站、簡易雨量站等設施,持續健全智慧化“技防”體系;聚焦水庫、淤地壩及山洪災害重點區域,完善“警示標牌+物理隔離網”組合配置,構建全方位“物防”屏障;同時,構建立體化“人防”體系,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標語、電子屏滾動播放等方式,廣泛宣傳山洪災害防御及防溺水安全知識,多管齊下保障群眾安全。
面對汛期復雜形勢,神木市從統籌部署到氣象預警,從風險排查到入戶服務,層層筑牢防汛防線。下一步,神木市將持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獲取最新氣象信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時時放心不下”的緊迫感,妥善做好強降雨應對工作,聚焦防汛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完善預警機制,切實提升防災減災工作能力,以實際行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文/劉宇洋 張恒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