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硅谷同行羨慕的對象,但現在它正面臨后喬布斯時代最艱難的時期之一。
蘋果公司正急于在人工智能(AI)領域追趕競爭對手,同時全球監管機構對其商業模式發起圍攻。作為蘋果最大收入來源的iPhone需求也持續低迷,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此外,對于蘋果來說至關重要的“下一代革命性產品”依然前途未卜。蘋果2024年取消了備受期待的造車項目,其在智能家居技術領域的推進也進展緩慢,蘋果力推的空間計算技術同樣難以實現商業成功。
特朗普政府帶來的關稅威脅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應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蘋果已將更多生產轉移至印度,但特朗普仍在繼續向蘋果施壓,要求其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而蘋果高管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些壓力已拖累股價表現,2025年以來,蘋果股價一直落后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隨著英偉達和微軟市值大幅領先,蘋果已失去全球最具價值企業的寶座。
以下是蘋果在全球范圍內面臨的主要挑戰:
1.人工智能
自從OpenAI的ChatGPT于2022年引起公眾關注以來,科技公司競相為產品添加生成式AI功能——該技術能根據簡單指令生成復雜文本、圖像和視頻。
蘋果在這場熱潮中的缺席令人矚目,引發對其在新興關鍵領域落后的擔憂。直至2024年高調發布“Apple Intelligence”,自稱“為普通人打造的AI”,該公司才引起轟動。這項技術可總結文本、生成原創圖像,并承諾能檢索最相關數據。
盡管希望借該技術刺激消費者換機,但軟件迄今頻現漏洞且屢次跳票,反觀競爭對手仍在高速發展。蘋果通過與OpenAI合作,成功填補了產品線的空白,但其承諾的新版Siri語音助手等重大升級仍懸而未決。
在2025年6月份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幾乎沒有在Siri和AI上投入太多精力,而是專注于操作系統的設計改進。唯一重要的AI更新包括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蘋果的技術,以及添加翻譯功能。
2.尋找下一代革命性產品
2024年2月有報道稱,蘋果將逐步放棄其汽車項目,投資者對此歡呼雀躍。畢竟,這意味著該公司不再為這項前景渺茫的項目投入數十億美元。
蘋果年收入增減變化
但該項目的終結讓蘋果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盡管打造電動汽車如此困難,但蘋果本可以為該產品定價10萬美元——利潤率仍然微薄,但蘋果需要先提升銷量。
放棄汽車業務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他們認為蘋果是在謹慎行事,而不是勇敢地開拓新的領域。汽車并非蘋果近期放棄的唯一項目。該公司還取消了自主研發智能手表顯示屏的項目以及搭載攝像頭的Apple Watch計劃。此外,蘋果還取消了近期推出增強現實智能眼鏡的計劃,該眼鏡可以連接到Mac電腦上創建虛擬顯示屏。
不過,蘋果仍然有一些其它選擇。該公司正在研發多款智能家居設備,包括一款可固定在墻壁上的家居中樞,以及一款帶有可移動顯示屏的桌面機器人。蘋果還計劃最早于2026年底推出其首款智能眼鏡,這款產品將與Meta和亞馬遜的智能眼鏡競爭。
更進一步的風險在于,一種意想不到的新模式可能會讓蘋果措手不及。該公司前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艾維(Jony Ive)正在與OpenAI合作開發新一代以AI為核心的硬件設備。這意味著,這位曾參與打造蘋果iPhone的高管或助推其他公司取代蘋果。
3.頭顯設備推進遲緩
蘋果2024年確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產品領域——混合現實市場。但Vision Pro頭顯價格昂貴且定位模糊。雖被視為一項工程奇跡,但這款設備未能激發消費者興趣,且其獨家內容和應用也不足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這款設備太重,不適合長時間佩戴,而且需要很大的外置電池,在黑暗環境中看電影時會產生眩光。總體來說,Vision Pro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原型,而非真正的產品,然而它的價格卻很昂貴。
蘋果CEO庫克最初的想法是銷售一款用戶可以全天佩戴的輕便增強現實眼鏡,但當時這種設備的技術尚未成熟,因此蘋果不得不妥協,推出了一款體積更大、將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融為一體的頭戴設備。
現在的挑戰是如何讓Vision Pro更輕、更便宜,讓它更接近普通消費者可能會購買的產品。該公司確實在研發這樣的產品,但這需要時間。此外,他們還在開發一款以商務為中心的、可與電腦連接的產品,以及比現有設計更快的版本。
4.岌岌可危的谷歌搜索協議
盡管蘋果的絕大部分銷售額來自硬件,但服務已成為其重要的收入來源。其中最賺錢的領域之一——蘋果通過谷歌搜索引擎的優先展示位置收取的費用。據估計,這家iPhone制造商每年從這項交易中獲得20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蘋果從谷歌的廣告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
但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使這筆資金陷入危險。美國政府在此案中的主要指控之一是,與蘋果的協議是非法的。如果美國政府如預期般終止該協議,蘋果每年將損失約200億美元,并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蘋果已經表示愿意與AI供應商合作,包括Perplexity和谷歌自己的Gemini產品,該公司也已經通過Siri接入OpenAI的ChatGPT。
5.應用商店模式與開發者關系危機
2025年4月,美國加州一位聯邦法官推翻了蘋果App Store的商業模式,迫使該公司允許開發者引導消費者在網頁上進行應用內購買。這意味著該公司可能會失去訂閱和游戲內升級等方面的傭金。雖然這項政策將首先在美國實施,但人們普遍認為,蘋果最終需要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將該政策擴展到其他國家/地區。
為了與網絡上的第三方支付處理服務器競爭,蘋果公司可能需要調整其傭金結構,以降低開發者的傭金,這一轉變最終可能會降低App Store的收入。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必須修復與開發者的關系,多數開發者仍認為現有體系存在剝削行為。
6.全球監管圍剿與政府審查
2024年3月,美國司法部和16位總檢察長提起訴訟,指控蘋果的政策加大了競爭對手的競爭難度,也增加了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難度。該訴訟重點指出了蘋果涉嫌壓制競爭的五個領域:所謂的超級應用、云流媒體游戲、即時通訊軟件、智能手表和數字錢包。
甚至在訴訟之前,蘋果就一直在解決其中一些問題。該公司增加了對云端游戲服務的支持,并正在采用RCS跨平臺消息標準。蘋果辯稱,該訴訟“在事實和法律上都是錯誤的”,并誓言將“積極辯護”。但這場法律戰預計將持續數年。
在歐洲,蘋果正與2024年生效的《數字市場法案》抗衡。該法案本身也對蘋果的“圍墻花園”生態(即鼓勵用戶購買蘋果產品和服務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威脅。根據新規,歐盟用戶首次可以從App Store以外的平臺下載軟件。用戶還可以使用其他支付系統,并更輕松地選擇新的默認網絡瀏覽器——這解決了開發者和監管機構經常抱怨的兩個問題。
7.關稅威脅與制造遷移
蘋果絕大多數產品在中國生產,因此尤其容易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威脅的影響。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征收高達145%的關稅,這一舉措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盡管特朗普總統已經放棄了部分關稅,同時威脅將加征新的關稅,但蘋果已加快將更多生產轉移到印度的計劃。
即使做出這些調整,蘋果在秋季推出新款iPhone和其他設備時,仍可能被迫提高價格。目前尚不清楚蘋果能否化解這場危機。特朗普對印度計劃并不滿意,希望iPhone在美國本土生產。他曾表示,所有在美國境外生產的智能手機都將征收新的關稅。在蘋果內部,美國生產產iPhone的成本過高。
8.管理層接班難題
庫克自2011年接替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擔任蘋果CEO以來,一直擔任這一職位。此后,他帶領公司進軍新領域,包括可穿戴設備、數字內容和大屏iPhone。在他的領導下,蘋果發展成為市值3萬億美元的巨頭,并成為歷史上最強大的公司之一。
在2025年,庫克年齡65歲,這引發了繼任者的問題。該公司面臨的問題是,許多庫克的副手年齡與他相仿。這意味著明顯的繼任者會減少,而且許多高管可能會在同一時間退休。
庫克最終卸任后,很可能會擔任執行董事長,以簡化交接。接替他出任CEO的熱門人選是其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硬件主管約翰·特努斯(John Ternus),但無論交接過程多么順利,庫克的接班人選都將是難以超越的。
9.中國市場持續疲軟
中國市場在蘋果營收的占比
過去幾年,蘋果一直在應對中國市場經濟低迷的影響,而且這個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第二財季,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降2%以上,比華爾街預期的還要糟糕。
中國本土品牌不斷壯大,而中國政府已在某些工作場所禁止使用外國技術。隨著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蘋果對市場和制造中心——中國的依賴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10.智能手機寒冬延綿
蘋果的iPhone 16系列于2024年9月上市,并大力推廣其AI功能,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升級。但初期業績并不樂觀。在12月季度(一年中最重要的銷售季),該公司的智能手機收入下降1%。
2025年2月,蘋果試圖通過一款新的低端手機刺激新一輪銷售熱潮。該公司用599美元的iPhone 16e取代了售價429美元的老款iPhone SE。這款經過改進的設備與普通的iPhone 16更加相似。但該公司也將價格從429美元提高到599美元,使這款新機型的價格遠高于競爭對手的低端產品。
蘋果各業務銷售額占比
更大的挑戰在于許多消費者仍然缺乏升級手機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價格上漲,這種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好消息是,蘋果即將推出更多突破性的機型,應該有助于吸引消費者。其中包括將于2026年推出的折疊屏機型,以及將于2027年推出的20周年紀念版iPhone,其設計將采用時尚的全玻璃材質。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6-12/apple-s-10-biggest-challenges-from-ai-to-tariffs-and-antitrust?srnd=phx-technology
本文作者:彭博專欄作家Mark Gurman
(校對/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