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撐不住了?小米yu7溢價下滑,有用戶開始原價、甚至虧本轉單
2025-07-15 22:00·烏鴉君的汽車觀
很多人都以為,小米SU7賣瘋之后,YU7肯定也會“躺賺”。
畢竟,小米的品牌聲量和粉絲動員能力,實打實地擺在那兒。
所以,YU7一開放訂購,黃牛們立馬一窩蜂沖進去鎖單搶號,甚至還有人喊出:
“這車必漲!再不買就來不及了!”
可現在回頭看看,真的漲了嗎?好像沒那么夸張。
因為不到一個月,多個二手交易平臺就出現了大量原價、甚至低價轉讓的訂單。
具體來看,在某魚平臺上,那些提車周期偏長的訂單,已經陸續開始“破發”——
說白了,就是有人寧愿虧點錢,也想早點出手止損。
而一些提車周期在10周左右的訂單,溢價也沒高到哪去,基本只比原價貴2000-3000塊。
這就奇了:
明明YU7的訂單數比SU7還猛,熱度也更高,怎么反倒沒能復刻SU7的“財富神話”呢?
聊到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覺得——還不都是“貪婪”惹的禍!
他們會認為,小米YU7其實根本沒那么火,只是太多“投機分子”盯上了這波熱度:
覺得能像SU7那樣炒一把,就一窩蜂地沖進去搶單。
結果呢?泡沫沒吹幾天,就開始破了。
畢竟你搶得再快,終究得有人接盤;你想漲價,也得看市場買不買賬。
但事情真就這么簡單嗎?
其實,還真不是!
一方面,是因為YU7的發布,剛好卡在“購置稅”減免的關鍵節點。
因為根據官方通知,自2026年1月1日起到2027年底,購置新能源汽車將不再享受全額免征的優惠,而是只減半征收。
并且,每輛車最多減免1.5萬元。
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
像小米YU7這種售價在25.35萬—32.99萬之間的車型,如果趕在年底前提車,還能享受全額免稅,等于白省下1萬多塊。
但如果是2026年后再上牌,這筆稅就得實打實地交一半了。
別看只是一半,可金額也不低,甚至可能直接改變一部分人的購車決定。
說白了,現在提車,不光有免稅,還有可能疊加國補政策,價格真香;
可一旦拖到年后,同樣一臺車,落地價就得貴上好幾萬,性價比立馬被拉低。
所以,那些要等到2026年才能交付的訂單,自然就沒人愿意接了。
這也是為什么,近期在二手平臺上,這類訂單成了破發重災區。
另一方面,很多人其實也是在一股沖動里下的單。
說白了,YU7的實車都還沒看到,也沒試駕過,就有一大票人沖著“限量”、“秒沒”就盲目鎖單,怎么看都不太正常。
倒不是說YU7這車不好,但問題在于——SU7太成功了,情緒跟著走,很多人已經把YU7神化了。
覺得只要是小米出的,就一定香;覺得買不到的,就是最值錢的。
可等真正冷靜下來,去門店試駕一圈,發現感覺跟想象中的,多少還是有點落差。
比如有些人原本沖著操控來的,但試完才發現,這畢竟是一臺中大型SUV,體型、重心和SU7完全不是一類車。
還有人試完直接說,方向盤有點偏右,音響聽著也有點糊……那種“驚艷感”沒出現,反倒開始糾結了。
說到底,一旦預期和現實出現偏差,本來就不太堅定的“準車主”,心態自然就開始動搖。
再加上那句老話——“鎖單不等于成交”,只要尾款沒付,誰都有可能隨時反悔。
所以你會發現,最近“原價轉單”的用戶,甚至“破發”的用戶越來越多了。
總的來看就是:
YU7本身當然是一輛不錯的車,也確實值得很多人關注和下單。
但說實話,它現在被推到的這個熱度,多少還是有點“過頭”了。
畢竟,車這種東西,終歸是要開來用的——
如果連試駕都沒試過,就沖著“熱度”和“限量”盲目下單,怎么看都不太理智。
所以走到今天,開始有用戶選擇原價轉單,甚至虧本出單,也就不難理解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