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保健上到底需要什么,一直是一個飄渺的命題。
有人定點打擊,說缺啥補啥,藥店里的VC、B族才幾塊錢一瓶比啥都好。
有人全面覆蓋,說我全都要,多維片從21種看到48種,主打一個算無遺策。
也有人應信盡信,功效宣稱說了算,瘦身的壯骨的凈肝的,堅信科技能解決一切。
還有人童心未泯——“哇,這可是軟糖耶!”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保健品消費者。
為了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保健品的新品瘋了。
任拓本期發布《Nint任拓行業報告| 2025保健品屬性精洗報告》,用保健品精洗庫的獨特數據維度,和您共同觀測保健品的新品戰局。
2025年,每2款保健品里就有1款是新品
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市場現狀。MAT2504數據來看,新品的數量占據了行業整體的54%,銷額達到了市場的24%。一半的新品,帶來了1/4的銷售額,這個數據正在告訴保健食品從業者——如果不做新品,那有的是人來搶份額。
新品,先有新包裝。
難吞咽的大藥品被消費者詬病已久,是時候在服用體驗上給消費者一些新鮮感了。
軟膠囊?聽起來“藥張力”很強。但是“囊中囊”,一下子就有了在保健之余和科技碰撞的感覺。
粉劑?聽起來平平無奇。但是“異形杯”,瞬間有了走在潮流前沿的快樂。
瓶裝飲?聽起來有上世紀的古早感。但是“精華管”,秒速讓人聯想到貴婦線美妝。
換劑型之于保健品,等同于發型之于人類——只要換的夠亮眼,素顏出門都有機會被當成小愛豆。
新品,要有新功效。
比起常青老品,新品走了一條更“玄”的路。
實打實能去檢測的“骨密度”是過去的故事,新品青睞于選擇難以量化的功效,比如“情緒”。
當吃了藥情緒變好,誰也說不準是因為“藥”還是因為“吃了”。
這很刁鉆,但是很有用。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藥食同源被重新抬上了桌。
當 “調和”“平衡”“補虛”出現在保健新品的功效中,不說治好消費者的病,至少能先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
新品,也有新價格。
保健品的日服價格,每個消費者心中都有一筆賬。品牌方的地基想打好,基礎的產品日服價往往不會做的太高,一般來說,整體市場的日服均價在10元左右。
但是愛為情緒付費的消費者,面對新品,手筆要大的多。
把大盤拆成新品和老品兩個陣營去分別看日服價格,原來“10元左右”的行業平均日服價格,是高達15.8元/天的新品,在給8.7元/天的老品抬價——新品的日服價已經達到了老品的一倍左右。
當然,這份溢價并非空穴來風。新品的背后,除了更新的劑型外,還少不了更尖的成分。GLP-1和AKK瘦子菌的不明覺厲,正是新品能挺起胸膛溢價的底氣。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話題:消費者在保健上到底需要什么?
我們或許有了答案:
7成的健康基建,用8元的日服均價滿足底層需求
3成的健康巴比倫花園,用15元的日服均價來滿足好好對自己的幻覺
在此基礎上,如果還能提供2成的社交談資,那就最好不過了。
而所有的保健品數據能夠揭示的秘密,都在精洗庫報告里為您準備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