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鉆石,作為珠寶行業的核心象征之一,承載著人類對永恒、珍稀與情感的深刻寄托。然而,近年來全球市場環境劇烈變動——從實驗室培育鉆石技術的突破到消費觀念的多元化轉型,從黃金市場的強勢崛起到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天然鉆石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調整。在此背景下,WWD CHINA 重磅發布《韌者恒進 穿越周期——天然鉆石消費市場與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旨在以數據為基、以趨勢為綱,全面解析行業現狀與未來走向,為從業者提供戰略洞見,重塑市場信心,推動行業在變革中實現韌性增長。
天然鉆石歷經百年沉浮,因其獨特的稀缺性與情感象征,屹立于全球奢侈品市場之巔。然而,伴隨技術革新、消費代際更迭與市場格局重塑,該行業正站在歷史性的十字路口。
當技術革新、消費代際更迭與市場格局重塑的三重浪潮襲來,一方面,實驗室培育鉆石產能的提升,對中低端市場形成持續分流;另一方面,黃金市場高潮迭起進一步擠壓了鉆石的消費空間;與此同時,Z 世代消費者對可持續性、個性化與品牌價值觀的空前關注,也迫使行業重新思考價值傳遞的方式。
基于此,本白皮書不僅是對現狀的梳理,更是對未來的宣言。天然鉆石行業需以技術創新回應效率挑戰,以情感敘事強化品牌價值,以可持續發展重塑消費者信任。我們堅信,擁抱變革、深挖核心優勢的天然鉆石行業將在周期波動中實現“韌者恒進”,成為珠寶首飾甚至大時尚行業轉型的棱鏡。
01 市場變化:結構性分化,高端市場韌性凸顯
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對不同消費層級的差異化影響,天然鉆石市場的增長動力呈現顯著分化:中低端市場購買力受壓制,高凈值人群需求保持韌性增長。
映射至價格帶變動,一邊是大眾市場驅動,輕量化設計(如0.3-0.5克拉)與分期付款服務降低決策門檻;另一邊是高端市場表現堅挺,10萬元以上需求集中于投資級鉆石與定制化服務;由于價格敏感度差異,低端市場受沖擊顯著,1萬元以下市場需求較低,1萬-5萬元價格帶占比85.07%,10萬元以上占17.46%,呈現“橄欖型”消費結構。
由于購買力承壓和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中高端市場消費者對非必需品的支出趨于謹慎,對價格敏感度日益提升。天然鉆石在中國市場的零售價較近些年的高點回落34%。與此同時,京東數據顯示,2024年培育鉆石市場搜索量和成交額都大幅提升。
而對于高凈值人群而言,稀缺性驅動的收藏需求、情感與資產配置的雙重價值、以及品牌高端化策略仍然推動這部分人群呈現需求韌性。
在消費力市場變革外,黃金飾品的工藝革新與培育鉆石的技術顛覆也對天然鉆石形成雙重夾擊,進一步加劇行業洗牌。
首先,黃金飾品正在以工藝革新和保值屬性的雙重優勢強勢崛起,在婚慶與日常消費場景中擠壓了天然鉆石的市場空間。同時,金飾品牌也在不斷變革,通過與游戲、動漫等流行IP進行聯動,或在工藝設計上進行更加符合年輕人的產品風格創新,實現與年輕客群的鏈接和共鳴。
此外,在價格敏感的消費環境下,s實驗室培育鉆石的價格優勢強烈沖擊了低端市場,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消費者對“天然鉆石”價值的堅守,但面對一直以來的行業標準挑戰,寶石鑒定權威機構GIA在 2025 年下半年伊始宣布對培育鉆石采用與天然鉆石完全區隔化的分級評測系統,此舉標志著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正式進入制度化階段,市場步入更為理性的布局期,天然鉆石市場也將逐步復蘇。
未來三年,天然鉆石行業將面臨“稀缺性神話”與“消費理性化”的激烈碰撞,供需關系與價格體系的動態調整將成為主旋律。
盡管價格波動成為常態,但驅動邏輯呈現顯著分層。據天然鉆石協會預測,在未來一至三年內,天然鉆石價格整體還是保持穩中有升。數據顯示,天然鉆石的價格每年漲幅約 3%,可能短期會因為利率和庫存的變化,出現一兩個百分點的起伏。大克拉與高凈度的鉆石,由于供應緊張,價格較穩;而中小克拉的鉆石價格更容易因為節日、促銷或者熱點事件出現短暫的小波動。
02 消費偏好:新敘事時代,鉆石價值的再定義
當今,天然鉆石市場正經歷一場靜默卻深刻的革命——消費者不再被動接受產品,而是以更敏銳的價值觀、更分化的情感訴求與更理性的決策邏輯,重新定義鉆石的價值邊界。
隨著當代社會思潮與消費觀念的深刻變化,消費者對于天然鉆石的需求向自悅、禮贈、投資等多元領域拓展,從 Z 世代對“個性化需求”的執念,到高凈值人群對“稀缺資產”的追逐,再到下沉市場對“性價比”的嚴苛計算,消費行為的裂變正在重塑行業規則。
據消費者調研數據,設計(寓意和美感)、明星效應和情感象征在天然鉆石的購買決策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傳統認知中的“保值屬性”與“品牌故事”影響力相對減弱。這表明消費者對天然鉆石的偏好已經從“材質價值”轉向“意義承載”,情感價值和美學表現力是觸發消費行為的第一觸點。明星效應成為撬動年輕市場的重要杠桿,而悅己消費則與傳統婚嫁場景形成互補,兩者推動了增量市場的活躍表現。
此外,基于消費者年齡層的需求分化,天然鉆石市場呈現顯著的代際差異。
例如,18-28歲新銳悅己族追求“悅己消費”與社交分享的平衡,易被小紅書種草影響,對異形切割、色彩碰撞的設計款鉆石更為感興趣;29-33歲婚戀剛需族在婚戒的確定性需求外,增加了紀念日、升職自購需求驅動下的悅己場景消費;34-44歲品質中堅層經濟基礎扎實,對鉆石的追求轉向獨特性和精致品味等附加因素;45歲以上價值傳承者更多將鉆石視為抗通脹資產與家庭信物,希望通過天然鉆石表達代際傳承的情感價值。
戴比爾斯集團天然鉆石美國市場負責人 Sally Morrison 觀察到,年輕世代(千禧/Z世代)需求轉型,更關注自我購買(非傳統禮物場景)與個性化表達(如設計獨特性、品牌價值觀契合),因此傳統鉆石營銷(如“永恒愛情”敘事)滯后于消費者需求,需轉向自我認同(如“犒賞自己”“定義自我風格”)的全新敘事。此外,中老年群體(55-65歲)以及低線城市(四線及以下)消費者需求被長期忽視,需以家族傳承、保值屬性等角度進行針對性溝通。
從“價格敏感”到“情感投資”,從“產地關注”到“倫理資產”,以下六類消費客群的特征尤為顯著。
對于女性而言,整體由價格、設計、品牌三要素主導符合決策,其中18-28歲輕悅新貴注重“輕奢悅己”,是日常化與可持續先鋒;29-45歲高定菁英注重情感投資與身份敘事,盡管婚慶場景仍是主要場景,但“非婚情感投資”需求日益顯著;45歲以上的傳世藏家則將鉆石視為代際情感紐帶與抗通脹工具。
男性市場則由產地溯源、功能消費、圈層表達驅動。18-35歲先鋒極客偏好科技感設計,關注電競、潮玩等跨界圈層;36-50歲商務領袖注重投資屬性與商務場景適配性,將鉆石視為低調資產和社交貨幣;50歲以上投資藏家偏好收藏級鉆石,更加關注產地倫理和公益屬性。
03 未來趨勢:技術、倫理與場景的三重破壁
如今,在通脹回落、消費和投資需求同步回暖的背景下,天然鉆石正從調整中復蘇,市場步入更理性的布局期,并有望迎來下一個增長拐點。
當潮水褪去,唯有價值沉淀。在消費市場面臨空前的結構性變化的今天,站在了關鍵轉折點上的天然鉆石行業,是否能再一次成為時尚行業穿越周期的標桿?
正如華意時尚產研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君所言,在這個劇變的時代,時尚產業的韌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而當我們深入探討“韌性”這一概念時,天然鉆石無疑是最佳的觀察維度——不僅承載著人類文明對永恒價值的集體想象,更在物理和文化層面展現出多維的韌性。
歷史證明,真正的韌性并非與變化角力,而是讓根基成為轉型的支點,將核心優勢轉化為動態適應性能力。希望這份見證鉆石行業進化的研究能成為時尚行業探索前路的指南針,共同開啟天然鉆石的下一個璀璨紀元。
撰文 龍井
編輯 Li 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