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有條資訊上了知乎熱榜:浙江高考生賀顯貽同學以600多分的成績,放棄本科進職校…
今天看到上面則新聞,還上了知熱榜頭條。這位女生今年高考,考了600多分,但是她卻首選填報了一所職業學院。近日已如愿被該職業學院錄取。這位學生說:“我不是很在意外界的評價。分數只是一個數字,選擇大學和以后的工作軌道要適合自己,并且自己有興趣才是更重要的。” 很認同學生的這種觀點。而且很難得的是,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
不過,知乎上的這個問題倒是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案例。也是十幾年前很轟動的一件事。
即:北大學生周浩因不喜歡所學專業毅然退學,轉行到一所普通的技術學院。
先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媒體報道:
“周浩,2008年高考以660分的成績(青海省理科前5)被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錄取。2011年,他經過慎重考慮以后毅然從北大退學,轉入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學習他最感興趣的數控機器操作。”
那么,為何周浩會退學呢?
其實還是源于他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說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和操作,對機械的東西非常感興趣。
但是高考時,在家長和老師的堅持,年少的他沒能進入他喜歡的領域,而是被北大生科院錄取。他說這和他所喜歡的專業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他也曾經想過很多辦法,甚至還退學一年,希望自己能重新找回學習的興趣,可是依然對這門學科提不起任何興趣。
最后經過深思熟慮,他說服了自己的父母,決定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就讀,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數控機器操作。
雖然一般來說不太認同這種從名校退學的舉動,而且應該也是個案吧。但有一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這里的“適合”不單指自己的興趣愛好。適合與否是多方面的,比如你的出身、家境、生存能力等等。畢竟人首先要有生存和發展,才能談到你最喜歡什么。但一定要包含自己的興趣和自己最擅長的優勢。這和你以后的發展是有密切關系的。
所以,在高考選專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比如專業的前景、就業、職場條件等等。但如上所述,在這些綜合因素里面,一定不能缺少自己所擅長的和興趣。
尤其是對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學生,這一點還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考慮專業熱不熱門,以后發展好不好,掙錢多不多。要盡量根據考生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考慮。否則很難說以后會怎樣。
如果考生本人對這個專業完全不感興趣,而且他又是一個比較偏執或者比較固執的人,即便是在家長的高壓下,暫時選擇了這個專業,在以后的學習和發展中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結果。這一點是有很多前車之鑒的。很值得家長們關注和重視。
最后,祝福每一位考生都能心想事成,金榜題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